地球开始了“异地恋”,冥王星自带“桃心”,这个7月,从遥远宇宙频频传来的好消息已经让整个地球一再激动不已。

  自从50年前尤里·加加林驾驶“东方”号飞船实现人类首次太空之旅以来,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好奇号火星车、开普勒望远镜、载人航天飞船……在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奥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载入史册的成就?

  一、开普勒望远镜:发现地球“大表哥”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以生活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德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名字命名,是世界首个专门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它绕太阳飞行,运行轨道和地球轨道基本重合,一个周期约为372天。

  自2009年3月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以来,开普勒望远镜已经发现了1000余颗类地行星和3000余颗行星候选者。据报道,在发现的行星中,有12颗有较大可能存在生命。

  但这些消息都不如今天的这则消息这么让人振奋——迄今为止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Kepler-452b被发现(距地1400光年)。虽然这几乎是无法抵达的距离,但依然燃起了人类对太空移民的新一轮向往。

  二、新视野号:首次清晰拍摄冥王星

  今年的7月14日对于许多天文学爱好者绝对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美国“新视野”号火星探测器从52亿公里外传回信号,确认它飞掠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

  这次会面揭开了冥王星的真面目。“新视野”号传回的照片显示,这颗褐色星球上有一个巨大的桃心形明亮区域,宽度可达2000公里。这个来自宇宙的惊喜也震惊了世界,各国网友纷纷表示“太萌了”。

  三、“阿波罗”系列宇宙飞船:成功登月

  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了一句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尽管这看起来像是一场任性太空军备竞赛的产物,但同样是人类在太空探索中,头一次跟一个星球“脚踏实地”地亲密接触。

  四、哈勃望远镜:传递太空影像

  1990年,哈勃望远镜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因此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是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之一。

  从600千米高的轨道传回来的各种照片,让人类得以见识各种叹为观止的景象。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众多唯美画面,也成为哈勃望远镜的经典标签。

  这幅螺旋星系NGC 1300的画面已可视为哈勃的标志,其中含有饱满的细节——发出耀眼蓝光的年轻恒星,环抱着中央亮核的尘埃带,遥远星系透射出的柔和光晕。

  五、火星车:火星探索的新里程碑

  地球的近邻“火星”,同样承载了人类对于宇宙的好奇。

  2004年,姊妹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首次空降火星表面,执行在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上进行地质考察的任务。他们承载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寻找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证据。

  2011年11月升空的“好奇号”则是美宇航局迄今最大最先进的火星车,设计寿命两年,以核电池为动力,于8月6日成功着陆,探索火星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的环境。这十多年的努力背后,承载的是一个带有野心的目标——未来,人类将追随好奇号的步伐,改造火星的大气和居住环境,让迁居火星不再是梦想。

  新京报全媒体编辑 颜小叶

  资料来源:环球网、人民网、NASA、金融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