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回顾|俄乌冲突三周年 自2022年2月开始,俄乌陷入旷日持久的冲突之中,其间各有伤亡。截至目前,战场上的冲突仍未有停止的迹象。 [全文] 世界观 3.6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逝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兰英:战争后遗症持续了一生 2025年2月15日,易兰英逝世,享年99岁。与她同日去世的还有另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陶承义。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 [全文] 剥洋葱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森林粮库、以旧换新、对村巡察,为何它们是一号文件“新面孔”? 对村巡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种创新实践,已成为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利剑”。 [全文] 政厅 1.0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5句话速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最新“知识点” 涉农区 1.8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从5个“打击”,读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划定的治理红线 涉农区 5960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被围攻中伤四年多,“大衣哥”朱之文把网暴者告上法庭 朱之文不想继续容忍的不止网暴,还包括每天守在家门口拍摄他的人。 [全文] 剥洋葱 9169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30多万份遗嘱里,封存着人们最真实的牵挂 人们在这里留下了太多平时不会讲出口的话,肉麻的、酸楚的、直白的,平时或是因为沟通机会少,或是碍于面子,没能得到当面表达的机会。 [全文] 沸点 1.3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为“天使”而战 “十年不够,那就再来十年。” [全文] 剥洋葱 1.7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独处30天赢40万大奖”,自律挑战还是“鱿鱼游戏”? “规劝他们不去参加挑战没那么容易,因为这是在跟人性当中的贪婪作斗争。”孙博说。人们不是不害怕挑战失败,只是侥幸心理让他们更期待成功,... [全文] 剥洋葱 1.5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结婚最多的地方,根本不用催 有理数 2.0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哪吒2》背后的偷票房疑云:手写票与电影院“爆款诱惑” 谁偷了《哪吒2》的票房? [全文] 独角鲸科技 2.0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这里的新年静悄悄 如今,村民必须要考虑如何在这处临时的家里开始新的一年了。 [全文] 沸点 2.3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重度依赖”AI的年轻人 简单的对话框一头连接着人类,一头连接着AI大模型,成为双方思想碰撞中共同成长、双向进化的舞台。 [全文] 独角鲸科技 7.3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拍马入冰河,三个人和一匹白马的“见义勇为” “它是别人的草,我的宝。”依立拜说。半年来,依立拜悉心照料着白龙,一日三餐、按时喂水洗澡,从没让它生过病。 [全文] 沸点 1.0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故乡里的中国 | 开在山顶的咖啡馆 有人把这里当成树洞和避难所。也有人成了回头客,特意办了景区年卡,把这里当作栖息地,上山“歇歇脚”、充充电,下了山,一头扎进都市继续打... [全文] 沸点 1.5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故乡里的中国|我的家乡山西晋城,挤满了参观古建的游客 山西因古建引发关注后,我看着那些被放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感到一种亲近的土气和朴实,晋城的许多村落都有上百年的村庙,少年时代的大年初... [全文] 剥洋葱 8986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故乡里的中国丨寻找家族故事里消失的女性 在寻找“为什么”的过程中,我发现家族里“消失”的女性不止两个姑奶奶。 [全文] 剥洋葱 1.1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故乡里的中国丨千里骑行后,父亲的“心事” 我意识到,是农村社会的“严父”传统,或许还有一个父亲对权威的维护,共同塑造出了这对父子的相处方式,它不会因为一场偶然的曝光轻易改变。 [全文] 沸点 8085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故乡里的中国|成为“长辈”后,父亲对磕头拜年不再有执念 2025年春节,是父亲第二次在家里迎接晚辈们上门拜年,他开始学着慢慢适应:“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最后一次成长,是仪式感最强的‘老去’。” [全文] 剥洋葱 1.1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故乡里的中国丨我的母亲不催婚 这两年来,母亲对我的婚恋事宜持有一种越来越开明的态度,从必须结婚到不必须,再到主动抚平我偶尔的焦虑情绪。在她看来,如今的女性不同于... [全文] 剥洋葱 1.1万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12345678 下一页 最热 1 一文回顾|俄乌冲突三周年 3.6万 2 25句话速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最新“知识点” 1.8万 3 为“天使”而战 1.7万 4 30多万份遗嘱里,封存着人们最真实的牵挂 1.3万 5 森林粮库、以旧换新、对村巡察,为何它们是一号文件“新面孔”? 1.0万 6 被围攻中伤四年多,“大衣哥”朱之文把网暴者告上法庭 9169 7 从5个“打击”,读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划定的治理红线 5960 8 逝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兰英:战争后遗症持续了一生 3880 最新 一文回顾|俄乌冲突三周年 1天前 逝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兰英:战争后遗症持续了一生 1天前 森林粮库、以旧换新、对村巡察,为何它们是一号文件“新面孔”? 2天前 从5个“打击”,读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划定的治理红线 2天前 25句话速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最新“知识点” 2天前 被围攻中伤四年多,“大衣哥”朱之文把网暴者告上法庭 4天前 30多万份遗嘱里,封存着人们最真实的牵挂 5天前 为“天使”而战 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