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如果孩子依然摆脱不了无休无尽地课外补习,无法脱身于题海战术,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武亦姝就无法炼成。
3月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之前,教育部长陈宝生通过“部长通道”时,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当有记者问到前段时间火热的《中国诗词大会》时,他称,《诗词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覆盖教育各个学段。
的确,《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但有一个问题似乎被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了:《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是怎么炼成的?我们的教育系统教得出、甚至于有人教吗?
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自2012年起,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4%,教育可以说得上已不再“穷”了。不过,在减轻孩子们的“苦”方面,我们却还显得步履蹒跚。教育系统的“教风”没有随着我们教育的“富”而“富”起来,应试教育的大棒仍在挥舞。
目下,很多老师仍然奉行以往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些学校继续坚持组织老师在课外对学生进行辅导,甚至,一些学校要“提醒”家长给孩子报课外班。在城市学校中,这些问题更是普遍存在。幼教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预科化,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家庭承担着巨额经济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政府虽然对教育投入了巨资,但学生不高兴、家长不满意,实际效果也很寥寥。学校与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政府也不能放任这种教育风气蔓延,而必须猛药去疴,推动“教风”转变。
一方面,要加强教育顶层设计、规范民办机构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教育系统苦练内功同样重要。要加强教育教学的日常与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时质量,认真把有关部门反复出台的严禁公办教师到校外兼职的规定落到实处,给“教风”转变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时也要优化教育资金的支出结构,改革教育系统薪金报酬方案,鼓励多劳多得,尽最大可能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给转变“教风”打好物质基础。
学校是成就孩子“诗与远方”的平台,如果孩子依然摆脱不了无休无尽地课外补习,无法脱身于题海战术,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武亦姝就无法炼成。只有学校、家长及社会评价机构转变应试教育的思维,才能促进“教风”的彻底转变。
□江南一木(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