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8月6日凌晨,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确认在留尼汪岛发现的飞机襟副翼属于MH370航班,这也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尽管这一“确认”和牵头留尼汪岛发现物调查的法国方面口径(发现物“极有可能”属于MH370)仍有差异,但至少可以认定,自去年3月8日MH370失联至今,人们首次真正接近了这架失踪已久客机的身影。

  此时此刻,守望、悲伤已久的乘员家属们心情之激动,完全可以想象。悲痛的心情可以理解是一方面,可也应看到,另一方面,从去年3月这架客机失联到发现残骸并由马来西亚官方确认,其间虽经历了漫长过程,但残骸确认也只是发掘真相的“第一步”。

  从目前所掌握的线索看,留尼汪岛几乎不可能是航班失事的第一现场,迄今当地人所提交的各类物品中,究竟有多少比例属于MH370遗物,暂时也还是个谜。不仅如此,截至目前尚未甄别出哪怕一件确定属于某个机上乘员的个人遗物,全体乘员的遗骸更无一被寻获。

  就眼下看,找寻这些乘员遗骸的过程仍是大海捞针,有所收获的概率依旧微乎其微。我们确实可敦促、呼吁有关方面尽全力搜寻,给家属们一个交代,但我们也必须尊重科学,承认“绝大多数乘员遗骸在当前条件下很难找寻”的现实——虽说现实对很多人而言残酷且难以接受。

  从还原真相的层面讲,正如美国航空分析师玛丽·夏沃所说的,通过分析襟副翼,调查人员或许能够找到指向坠机原因的线索。但仅依靠这块残骸,能确认的顶多是飞机坠落的方式,而难以确定坠机原因。要确定原因,关键在于找到并分析飞行数据记录仪也即黑匣子。

  当下一些家属和分析家急于借残骸的被确认,推动理赔工作的提速,个中心情不难理解,有关方面也该有所动作。但说到底,MH370残骸被确认,跟通过残骸还原完整证据链从而确认事故责任归属,仍是两码事。除非被确认的残骸最终被证实有助于厘清事故责任,否则对推动理赔进程的作用并不见得显著,而如果马航及马方在该事件中的责任难框定,具体赔偿数额就很难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达成。

  马来西亚政府“确认”后,中国外长王毅和外交部发言人已分别在第一时间表示关注、慰问,强调在处理事件时“必须顾及家属感受,体会他们内心的煎熬”,并要求马方和有关方面继续调查MH370航班失事原因,切实保障乘员家属的合法权益。乘员家属的心路当被同情理解,与此同时,不论谈判和解抑或司法诉讼索赔,恐怕都得等待真相浮出水面。而如今,我们不过是刚刚接近了谜团,离真相揭晓还远。

  □陶短房(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