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新冠疫情给北京经济带来的压力正逐步消退。今天(7月20日)下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北京上半年GDP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主要领域呈现逐步回暖态势,就业、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全市经济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复苏势头。

 

这样的表现被总结为“一个回升、两个增强”,即全市经济呈现回升态势,优势产业支撑下的经济韧性与新兴动能带动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GDP

同比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 新经济“逆势上扬”

 

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GDP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6.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2个百分点。北京经济呈现“一个回升”态势,主要领域保持恢复势头。

 

在生产领域,工业和服务业都在持续好转。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11个百分点。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增速提高或降幅收窄。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和5.7%,占地区生产总值近四成,成为服务业及全市经济的主要支撑。

 

具体产业方面,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现价增速为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现价增速为1.3%,这两个增速均快于全市GDP现价增速。智能手机、显示器、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产量增长均在一成以上。

 

以高精尖、信息技术为支撑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扬”,互联网和相关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前5月,规模以上教育企业中开展线上教学的企业收入增长了29%。上半年,新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超过5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增长25.8%。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表示,信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支撑下的经济韧性与新兴动能带动的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也在疫情中增强了北京的抗风险能力。”庞江倩介绍,1-5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2.8%。其中,信息服务业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用于电商零售、视频直播、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研发支出;科技服务业研发费用的增长则主要用于医药研发企业加大抗疫相关药品和疫苗的研发支出。

 

CPI

“高开低走”、逐月回落 有望继续保持平稳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其中,6月份 CPI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新闻发言人卞晶认为,今年上半年北京CPI同比涨幅呈现“高开低走”态势。

 

1月份受到春节效应影响,居民消费价格集中释放,CPI同比上涨4.5%。2月份,节日效应消退,但疫情形势严峻,CPI同比上涨3.6%。3月份起,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地见效,CPI涨幅开始逐渐回落,6月份回落至1.4%。

 

环比涨幅也显示了这样的趋势,CPI环比指数在3月份实现“由升转降”,至6月,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环比下降区间。

 

食品仍然是带动CPI“高开低走”的主要因素。卞晶表示,疫情期间,北京采取了“保供稳价”一系列措施,加大鲜菜、猪肉等的调运力度,同时加强市场的监管,保证百姓生活不受影响。随着措施逐步显效,北京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也从1月份的13%持续回落至5月份的3.4%。

 

6月份,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致使北京部分生鲜食品出现了短时的供应紧张,不过,随着保供稳价工作力度加大,6月下旬蔬菜等生鲜食品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相比6月中旬,6月下旬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市场供应趋于平稳。

 

卞晶表示,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下阶段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有利因素方面,随着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平稳,对北京食品供应的影响减弱,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的基础。同时,影响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也将进一步减弱,有利于CPI保持平稳。从不利因素看,近期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出现长时间降雨天气,对蔬菜等生鲜食品的生产和运输产生影响,下一阶段价格走势不确定因素在增强。

 

从国际上来看,海外疫情扩散对石油、黄金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还将持续,给下游商品价格带来波动。

 

失业率

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万余名毕业生网上找到工作

 

针对上半年北京就业趋势,卞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与春节因素叠加使得2月份北京就业市场活跃度减弱,就业人口比下降。3月份成为关键转折点,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3月份以来全市城镇就业活跃度提升,城镇就业人口比已经连续4个月持续回升,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二季度,北京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4.8%,低于全国6月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也低于31个大城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城镇就业人口比逐步回升至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当的水平。

 

卞晶表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得益于北京出台的一系列援企稳岗措施。比如,截至5月20日,全市已认定3.6万家企业享受以训稳岗培训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贴,惠及职工36万余人;截至7月上旬,北京市已为企业阶段性减免社保费511亿元,6月份城镇就业人员中,企业吸纳就业人口占比超过7成,企业作为“就业海绵”的功能保持稳定。

 

金融财税支持措施方面,上半年全市16家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和疫情防控相关的企业放款,惠及中小微企业2686家。

 

此外,还出台措施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上半年北京市联合开展3000余场毕业生线上招聘活动,万余名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落实了就业单位。

 

“上述措施为就业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将不断好转,就业市场也会逐渐‘回血’。总体来看,北京就业市场稳中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预计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二季度将有所回落。”

 

解读

下阶段北京经济走势如何?

 

庞江倩表示,下半年北京经济发展压力和动力并存。

 

从压力来看,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海外疫情仍然在持续,不确定性和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在增加,加大了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困难。

 

从动力来看,一方面,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产复商复市在加快推进,经济运行呈现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另一方面,北京经济自身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主要领域持续恢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同时新兴动能也在加快成长,研发创新保持活跃,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内生动力在进一步增强。

 

同时,今年6月,北京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帮助企业进一步恢复生产经营,促进新动能的成长。

 

“综合来看,下半年全市经济复苏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们有信心有条件实现全年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声音

新经济支撑北京经济复苏是“水到渠成”

 

北京上半年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其中新经济贡献不小。庞江倩认为,新兴动能为北京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积聚了动力。

 

从数据来看,疫情使得互联网业务需求增加,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对于新经济的“逆势上扬”并不感到意外。作为北京市政府专家咨委会委员,李国平长期关注北京的发展。他认为,新经济的支撑作用得益于北京长期以来发展“高精尖”,推进动能转换所打下的基础,是“水到渠成”的。“北京一直以来都对新经济非常重视,并且很早就开始了这样的转型,在逐步退出传统产业的同时,部署发展高精尖产业,这为新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疫情期间,面对面、接触式的商业受阻,更催生了对新经济的需求。在线教育、居家办公、网上零售、远程会议等勃兴,北京自然迅速转向了由信息技术来拉动的新经济。

 

“毋庸讳言,新经济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李国平认为,即使没有疫情,新经济也会不断发展,并且在经济中的份额会不断增加。新经济本身成本较低、可跨越空间限制等优势在未来会被继续需要,与传统经济互为补充。“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仅靠新经济也是不行的。”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张畅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