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记者今日(5月25日)从北京市城管委了解到,新版《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明显增加。5月1日至20日,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590吨,较4月增长107%。

 

其中,5月11日至20日,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729吨,其他垃圾日均清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

 

【探访】

鲁家山餐厨垃圾处理厂:

垃圾转化为沼气、油脂和有机肥


记者今日来到位于门头沟区西六环外的鲁家山循环经济基地。位于该基地的鲁家山餐厨垃圾处理厂负责处理石景山、门头沟以及西城区的部分厨余垃圾。

 

位于门头沟区西六环外的鲁家山循环经济基地。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透过密闭玻璃墙可以看到,处理厨余垃圾的厂房内布满运送厨余垃圾的封闭式管道,整个厂房内没有工作人员,接料装置、输送机、分拣机通过电脑控制自动运行。


鲁家山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密闭厂房内,接料装置、输送机、分拣机通过电脑控制自动运行。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北京首钢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东介绍,该处理厂处理厨余垃圾后产出的副产品主要有沼气、工业粗油脂和生物有机肥。其中沼气在鲁家山园区内部利用;工业粗油脂销售到有资质的生物柴油厂家,防止“地沟油”回流到餐桌;生物有机肥可用于园林绿化及农业生产;厨余垃圾中的废水通过无害化处理后回用于厂区,实现废水零排放。

 

此外,每吨厨余垃圾大约会产生20%不可利用的残渣,这些残渣将作为“其他垃圾”被送到临近的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厂,用于焚烧发电。


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厂内,工作人员操控垃圾吊,将沥干的“其他垃圾”投入焚烧炉。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赵晓东说,从前处理厂每天接到大约100吨厨余垃圾,5月1日北京垃圾分类新规实施以后,尤其是近十天,每天收到的厨余垃圾增长到了150吨左右。“说明大家垃圾分类效果提高了,厨余垃圾分出得多了。”

 

门头沟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垃圾分类条例实施以来,根据统计,门头沟区居民厨余垃圾分出量由每天1.8吨上升到了10.01吨,居民厨余垃圾分出率由0.61%上升到3.07%。全区1100家餐饮单位厨余垃圾、220家规模以上餐饮单位废弃油脂100%规范收运。

 

【声音】

城管委:

北京垃圾处理设施能够满足需求


北京市城管委设施处副处长蔡华帅介绍,北京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为32711吨/日。其中焚烧设施11座,处理能力16650吨/日;生化设施23座,处理能力8130吨/日;填埋设施10座,处理能力7931吨/日,可基本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原先居民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与餐饮单位、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统一改称为“厨余垃圾”。不过,蔡华帅介绍,由于两类垃圾处理工艺不同,目前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在运输和处理时仍分开进行。


北京环卫集团运输车将垃圾送至鲁家山循环经济基地。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家庭厨余垃圾收集运输主要采用直收直运和暂存转运的模式,运往全市9座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5750吨/日。目前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门头沟和顺义6区没有处理设施,由城管委统筹调度跨区处理,其余10区均有处理设施,在本区处理。

 

当前北京市具有合法经营资质并且产生厨余垃圾的餐饮单位有5.3万余家。餐厨垃圾收集运输主要采用直运模式,由有资质的收运单位使用专业车辆上门巡回收集,直接运至14座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2380吨/日。目前东城、西城、石景山和房山4区无处理设施,由城管委统筹调度跨区处理,其余12区通过本区设施处理。

 

201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总清运量为1011.16万吨,平均每天2.77万吨,垃圾总清运量比2018年增长3.64%。其中家庭厨余垃圾清运总量为19.49 万吨,平均每天534吨。

 

“新规实施以后,居民厨余垃圾分出率确实提高了。” 蔡华帅说。根据城管委最新统计数据,今年5月23日,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36万吨,其中餐厨垃圾1385吨,家庭厨余垃圾912吨。与2019年日均产量相比,5月23日产生的家庭厨余垃圾增加378吨,上涨了70.7%。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摄影记者 吴江

编辑 丁天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