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谢莲 许雯)2月9日,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一项新冠肺炎回顾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医学研究论文预印本平台medRxiv。研究基于全国552家医院的1099例病例数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
研究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中位数为3天,最长24天;死亡率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患者初次就诊时没有发烧和影像学异常表现;6.5%的粪便样本中检出2019新冠病毒;部分患者在胃肠道、唾液或尿液中检测到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出现,并提醒,如观察病例的定义主要集中在发烧检测,可能造成漏诊。同时,由于部分患者无影像学异常表现,应把防控重点放在疾病发展之前早期识别患者。此外,污染物传播可能在新冠病毒快速传播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途径。
medRxiv提示,本文为预印本,尚未经同行评议,不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
研究论文题为《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通讯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武汉金银潭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0家机构参与。
该研究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2019-nCoV ARD(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数据,数据截至2020年1月29日。
研究显示,纳入研究的1099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7岁,女性占比41.9%。患者覆盖整个年龄段,0.9%的患者年龄在15岁以下。 2.09%为医护人员。
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感染中位潜伏期为3天(范围为0至24天),短于最近关于425例患者的报道(5.2天)。 这一发现通过更大的样本量提供了证据,可指导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检疫。
不足一半患者初次就诊时发烧
临床特征方面,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87.9%)和咳嗽(67.7%),而腹泻(3.7%)和呕吐(5%)很少见。 25.2%的患者患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初次就诊时发烧仅占43.8%,住院后发烧的占87.9%。与SARS病毒和MERS病毒感染相比,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中没有发烧的频率更高,因此如果观察病例的定义主要集中在发烧检测上,则可能会漏诊此类患者。
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其次是急性呼吸道疾病(3.37%)和感染性休克(1%)。
55名患者(5%)被送往重症监护病房,15名患者(1.36%)死亡。死亡率低于SARS病毒和MERS病毒感染。
并非所有感染者患有肺炎
研究发现,在一些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中,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
入院时接受胸部CT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现为肺炎。胸部CT最常见的表现是磨玻璃阴影(50.0%)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
尽管有上述主要表现,但926例非严重病例中的221例(23.87%)、173例严重病例中的9例(5.2%)没有异常影像学表现,是通过一般症状加RT-PCR检测(即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确诊的。
研究者解释说,本次研究采用了术语2019-nCoV ARD,因为该术语纳入了有症状但无明显影像学表现、经实验室检测确诊的病例,这些患者并不一定患有肺炎。 20.9%的患者在出现病毒性肺炎前或没有出现病毒性肺炎的前提下,已经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者主张,将重点转移到疾病发展之前的早期识别和患者管理上。
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出现
论文提到,该项研究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大约只有1%的患者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是武汉当地居民,或者与武汉人接触过。
研究者指出,这些发现与最近的报道相呼应,包括家庭群体性病例的暴发、无症状个体的传播等。研究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出现。
污染物传播可能加速新冠病毒扩散
研究提醒,病毒传播途径可能很大程度上导致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迅速传播。
论文提及,SARS病毒、MERS病毒和高致病性流感的常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而根据该项研究最新的预试验,在62个粪便样本中有4个(6.5%)检测出2019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在直肠拭子检测呈阳性的患者中,有4个患者在胃肠道、唾液或尿液中检测到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在症状发作后出现严重消化性溃疡的一个病例中,直接在食道糜烂和出血部位检测到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
总体而言,污染物传播(fomite transmission)可能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传播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途径。通过整合系统保护措施,这些发现将遏制2019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蔓延。
新京报记者 谢莲 许雯
编辑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