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吴为 马瑾倩)今日下午,湖北省红十字会在其官网发布关于捐赠物资分配有关情况的说明,解释其在1月26日协调捐赠给武汉仁爱医院1.8万只口罩,给武汉协和医院3000只口罩一事。
其说明中称,“会党组作出深刻检讨,并将对直接责任人依纪依规追责”,“省红十字会将痛定思痛、举一反三、认真整改”。
湖北省红十字会在其官网发布关于捐赠物资分配有关情况的说明。网站截图
记者发现,近日来,针对湖北省、武汉市及省内一些地方的红十字会的质疑声不断,如捐赠物资因未付邮费被拒收,分配捐赠物资不公,一些已到捐赠物品积压、分发效率不高等问题。而红会各级组织的解释说明却总“不尽如人意”。
昨晚,湖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强坦言,捐赠的和急需的物资没有很好地对应。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也明确要求,湖北省内各慈善机构每3天发布接受捐助的情况,并在网上公布具体分配情况。
一问:
分配捐赠物资到底谁说了算?
引发争议的是红十字会于官方网站发布的一则《物资使用情况公布(一)》。这份公布显示,协和医院获得了3000个口罩。武汉仁爱医院和武汉天佑医院一共获得了36000个N95口罩。
协和医院是武汉61家发热门诊医疗机构之一,同时是湖北省市联合医疗救治专家所驻地之一。而武汉仁爱医院则是一所以妇科、产科、口腔科为重点专科的二级综合医院,不在武汉市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名单之列。
连日来,公众质疑此番分配不公的焦点之一,就是分配给哪家医院多少物资,由谁说了算。
按照民政部1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动员慈善力量依法有序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要求,慈善组织为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除定向捐赠外,原则上服从湖北省、武汉市等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调配。
那么,这一次捐赠给协和和仁爱2家医院的物资,是不是“统一调配”的结果呢?记者联系武汉市卫健委,未获得明确答复。
今日下午,在湖北省红十字会的说明中,对于给仁爱医院的捐赠,湖北红会解释:“2020年1月26日下午,我单位收到一家爱心企业捐赠KN95口罩3.6万只的意向。KN95口罩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用品清单目录内,我单位根据1月26日上午仁爱医院等单位的紧急求助信息,协调捐赠方于1月27日下午由捐赠方捐赠给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1.8万只、仁爱医院1.8万只口罩。仁爱医院在1月24日以前,设有发热诊室和隔离观察室。”
而对于协和医院获得捐赠的口罩则表示,这是一次定向捐赠——“2020年1月26日,一位爱心人士定向捐赠协和医院3000只口罩。”
对于捐赠的口罩到底由谁分配的问题,这份说明仍然未予明确解答。公开信息显示,武汉市红十字会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武汉市红十字会的职能是接受社会的捐赠,但是它没有权力去决定物资的发放和分配。在物资发放这块,不会说我们想给谁就给谁,所有的分配由卫健委和防控指挥部来决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郑功成认为,这些质疑“暴露了当前慈善组织与慈善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公信力不足、信息披露不充分、运行机制不良、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欠缺等,这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公众的愿望。”
二问:
为什么医院口罩“紧平衡”,而大量物资堆放仓库?
对于医院到底缺不缺口罩的问题,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昨日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的医用物资现在都在一个“紧平衡”状态,所谓“紧平衡”状态就是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能充足。
“就协和医院来说,可能也和我们其他医院一样,可能现在还有,大家担心两个小时以后还有没有,三个小时以后有没有。”马国强说,湖北省和武汉市在中央前方指导组和国务院各部委全力帮助下,多方筹措这些医用物资。
与抗疫一线的物资“紧平衡”相对应的,是大量物资存放在仓库的情况。公开报道显示,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南路的国际博览中心A馆被临时征用为“仓库”, 大量捐赠物资必须集中转运到这个仓库;同时,疫情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自发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仅物资搬运组就至少有60人。
“现在问题的核心是要想办法精准配送,提高效率。我们其实在飞机上就把很多单子精准分到各个医院,但是现场一看,发现有些货物不是我们要的,有些货装得不规范。我们建这个仓库就是希望能够有计划,不能老是等米下锅。”负责指挥调度货物紧急派送工作的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表示,“我们需要什么、是什么型号,都很具体。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所以大量捐赠物资都是民用的。”
在31日晚举行的湖北新型肺炎防疫发布会上,武汉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强也解释,红十字会在官网上发布了急需的物资,捐赠的物资和这些急需物资的品种、型号、标准不完全一致。同时,他也坦言“我们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差距。比如说,周转不够快、调拨不够及时,这些都需要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郑功成认为,出现大量捐赠款物不能及时得到使用,而各个医院却不得不各自求援的被动局面,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与多方协调机制。
不光是抗疫物资,武汉红十字会捐赠款项的使用效率,也引发公众质疑。
数据显示,截至30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已接收27笔社会捐赠的各类防疫物资,累计接收社会捐赠资金6.0808亿元,目前拨付1.5859亿元。截至31日12时,武汉市慈善总会共收到社会捐款超过25.8亿元。目前,只公布了首批非定向社会捐赠款8.4191亿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认为,目前武汉运转接收款物量已经远远超过几家机构的运转能力。“机构可能一年都调配不了这么多物资,几十万件物资,即便是饱和运转也难以实现。”
郑功成表示,“合理的措施应当是由当地主管部门或慈善行业组织建立统一的接收捐赠与需求信息平台,然后再据需及时分配善款善物。”
三问:
定向捐赠的物资不需要调配,为何也配送迟缓?
如果说捐赠物资因需求信息汇总、调配程序等原因,在分发上需要时间,那么定向捐赠的物资是不是应该能够“货到即发”呢?
实际上,也不然。
一位捐赠者王小姐从上海发货,通过武汉红十字会向武汉市黄坡区中医院定向捐赠9840副手套。物流信息显示,27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已经签收,但保持联络的定向医院工作人员称,迟迟没有收到捐助物资。
多次电话联系,对方接听后的回答是——“物资太多,没办法去找。”
1月29日晚,王小姐将情况通过微博发布,希望有关方面关注解决。30日晚11点,武汉红十字会主动与其取得了联系,并当晚联系好车队,第二天一早将物资送往医院。
31日上午10点多,王小姐收武汉红十字的反馈,包括物资接收证明等照片,表明医院已经收到了这批手套。
一位地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一般定向捐赠直接由红十字会送达。如果出现类似武汉红十字会“因为量实在太大,一时运送不到”的情况,受捐方可携带公章和接收证明前来领取。
武汉红十字会捐赠热线建议,目前捐赠最好不要选择定向捐赠,需要签订协议,联系分配等流程也相对繁琐,建议通过不定向捐赠的方式,由武汉市卫健委统一分配,及时解决最急缺物资医院的需求。
四问:
捐赠因邮费未付而被拒,接受捐赠有无规范流程?
近日,向湖北一线医院捐赠2000个一次性口罩,因邮费未付而被红十字会拒收一事,也引起社会关注。
北京的爱心人士小何获悉湖北麻城市人民医院缺乏医疗物资。于是,她将此消息发至朋友圈。随后,有爱心人士愿意认捐这笔物资。按照规定,捐赠医疗物资不能直接发往医院,必须统一发往麻城市红十字会。小何便联系了广东一家口罩生产厂家,订购了2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价值将近3000元。
据媒体报道,31日上午9时9分,快递员开始投送捐赠物资。但一小时后,却“因收方客户未支付相关费用”而投送失败。快递员向媒体表示,该快递邮费是货到付款,因麻城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不能支付邮费,所以拒收了该货物。
小何请北京快递员帮忙,从快递公司内部查到了快递员电话,并转账了179元快递费。邮费支付后快递系统显示:5分钟后,这批口罩被麻城市红十字会接收。
之后,麻城市红十字会给小何发来的“接收社会物资捐赠函”显示:接收口罩2万个。落款还盖有麻城市红十字会的公章。
先是因邮费未付而捐赠遭拒,付了邮费后捐赠数量又从2000变成2万。这样的捐赠经历引发质疑。
今日凌晨,麻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回应,指挥部已责令麻城市红十字会立即撤销“20000只口罩接收函”,进行书面致歉,并将根据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那么,红十字会接受捐赠有无具体的规范呢?如遇到此类未付邮资的情况,是否会再次出现捐赠被拒呢?
一位地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该会接受物资流程:捐赠方需提供购物发票,证明其捐赠物资来自市场上的正规渠道,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捐赠方为企业的,需要核实企业营业执照等,确认其是否为正规企业;捐赠方为个人的,需要核实其身份。接收物资后,捐赠物资数质量需要进一步核查相关合格证、来源渠道是否有效,捐赠意向是去哪里。
目前正值新型肺炎疫情艰难时期,该地红十字会接收到的大部分物资,捐赠去向皆为武汉。该工作人员介绍,在确认捐赠物资和捐赠意向后,会与湖北武汉等地红十字会取得联系,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发往当地。而为了提高效率,目前该地红十字会改变了接收物资、转运入红十字会仓库的流程,改为工作人员前往物流现场,现场验货明确物资数质量合格后,即办理转运手续,直接发往武汉。
而针对如果产生邮费到付的情况,该工作人员称,目前该地区还未出现过这一情况。“目前形势,红会工作人员一点马虎不得,不可能出现刁难、故意给捐赠方出难题的情况。”
五问:
红会如果力量不够,其他社会组织能否参与物资捐赠工作?
民政部1月26日发布公告,明确五家慈善组织负责接收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分别是湖北省红十字会、湖北省慈善总会、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汉市红十字会。
然而,这5家慈善机构的调运效率却遭受了质疑。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分别只有20多名、10多名工作人员。从23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三号通告以来,武汉市红十字会仅有的11个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取消年假,24小时在岗,另外招募了近50位志愿者,也是24小时轮流加班。
1月31日晚,针对红十字会接受了社会捐赠的大量物资,而医院还是缺少物资的情况,武汉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强表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耗量大于供应量。第二个原因是,捐赠的物资和急需的物资不能很好对应。李强表示,“红十字会的工作也存在问题,比如周转不够快。我们接下来会加以改进。”
然而,病毒不等人、疫情不等人,如果红十字组织自身的力量和协调机制难以应对当前的疫情,其他社会组织能否参与物资捐赠工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认为,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是依靠财政拨款,不是靠社会捐助运行的,但当正常机制不能解决紧急需求的时候,医院有权向社会求助。
“按照慈善法,社会公募只有慈善组织能做,但慈善组织不分类型,没有限制。”贾西津说,不论是慈善法还是一级响应相关预案规定,政府限制慈善组织主体,是没有权力依据的。同时,限制接收主体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导致更少的人行动、出现物资堆积、降低运行效率,很可能无法保证达到预期效果。
贾西津认为,效果上讲,政府物资调配与社会力量参与的作用是完全不同。政府作用是集中、聚焦,解决重点问题,而社会组织多元,有发散的信息渠道,可以关注政府指挥部关注不到的角落。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不是资源总量的问题,而是机制特点功用不同。
郑功成则表示,在重大灾难面前,社会公众的捐献热情被空前激发,但单个慈善组织往往缺乏对相关资讯的充分了解,如果没有信息共享平台与多方协调机制,不仅无法确保慈善行动的快速与有效,而且可能导致慈善资源低效甚至浪费。必须建立健全的慈善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资源协调上下真功夫。
新京报记者 吴为 马瑾倩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