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了长城保护的行政管理、保护维修、宣传教育、参观开放等要求。


针对社会关注的长城修复,《规划》明确,志愿者或社会团体不得擅自搬动、搬迁散落长城构件,不得擅自修缮长城及其附属文物,避免威胁甚至破坏长城文物本体。长城保护维修应坚持原状保护、最低程度干预,“妥善保护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


国家文物局表示,该规划为建立长城保护传承利用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重要遵循。


长城保护将达到什么目标?探索建立长城国家遗产线路


《规划》将长城保护目标分为三个阶段,近期目标任务(2019-2020年)为督促长城所在地政府科学划定并公布长城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完成率达到100%。并实施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保护维修项目,消除重大安全隐患,重点推进一批长城保护展示示范项目;开展5至10个长城重要点段监测试点工作,加强长城监测体系建设。


2021年至2030年的中期目标任务,是加强长城保护宏观管理,壮大各级长城保护力量,完成5至10个长城参观游览示范区建设。同时,拓宽长城保护经费渠道,鼓励运用社会资本设立长城保护公益基金。


远期目标是到2031年至2035年,建成一批长城国家遗产线路,并完善社会参与长城保护相关政策与措施,形成全社会长城保护自觉。


对于长城国家遗产线路,《规划》解释,国家遗产线路见证了我国在历史时期内不同地域间人口流动、文化交流、经济贸易、政治来往等活动,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将制定长城国家遗产线路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制度。


长城保存状态如何?近四分之一已消失


根据调查结果,根据墙体设施保存比例和墙基、墙体留存比例,目前,长城墙体遗存保存现状可分为5种状态。


其中,墙体设施保存比例为1/2以上,墙基、墙体留存比例为3/4以上的,属于保存现状较好的长城点段,约占总数的12.3%;保存现状一般约占总数的18.1%,保存现状较差的约占总数的18.4%,保存现状差的约占总数的27.1%。


另外,地表未见原有墙体、壕堑/界壕、单体等,属于保存现状为已消失的长城点段,约占总数的24.1%。


长城的主要破坏因素,在自然因素方面各地情况不同。东北、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长城点段多受到雨水冲刷、水土流失、沙漠化、动物活动和植物生长等自然侵蚀影响,西部地区的长城点段多受到风蚀、沙漠化、盐碱、冻融、动物活动和植物生长等自然侵蚀影响。


人为破坏因素包括旅游开发、城镇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产生活和不当干预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长城点段以建设压力为主,尤其是长城关、堡等面临居民生活、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多方面威胁;东北、西部地区长城点段以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威胁为主。


长城保护面临哪些问题?保护机构、人员编制与工作装备设备问题突出


《规划》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对长城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长城点段缺少必要的管理人员,直接影响长城“属地管理”责任落实。


由于目前尚未形成层级完备的长城保护机构体系,保护机构、人员编制与工作装备、设备问题突出。特别是日常巡查养护能力薄弱,保护管理人员编制明显不足,长城保护员数量及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2006年,《长城保护条例》公布施行,以法律条文形式正式确立了长城保护员制度。至2017年,在册长城保护员数量超过3000人,覆盖了偏远地区的长城点段。


《规划》明确,地方政府要对长城保护员给予必要的经费补贴,并研究、探索设立公益性岗位。相关政府部门应编制长城保护员名录,进一步明确其工作内容、流程、技术要求等,开展长城保护员专题培训,增强其保护技能,特别是日常巡查和预防性保护技能。


如何保障长城保护效果?长城参观游览区经营收入优先用于保护


根据《规划》,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保障长城保护重点工程实施,尤其要加大对长城沿线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长城参观游览区经营性收入要优先用于长城保护,具体比例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长城保护机构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背景

我国长城覆盖15个省份


长城在2000多年的营造史中,先后历经了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秦、汉、唐、明等12个历史时期。


全国历代长城分布总图。国家文物局供图


据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境内各历史时期长城分布范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的404个县(市、区)。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000余处(座/段)。


新京报记者 倪伟  见习编辑 贾文程

校对 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