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棕色大熊猫。图片来源于生态环境部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生态环境部今日通报,时隔26年,在陕西长青保护区再次拍摄到野生棕色大熊猫。目前,世界上有科学记载的棕色大熊猫发现地点均在陕西秦岭山脉核心地区。

  2018年3月11日,生态环境部建设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利用红外相机,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观测位点拍摄到一只健康的成年野生棕色大熊猫个体,共拍摄到3张照片和1段时长10秒钟的视频。

  棕色大熊猫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大熊猫变种个体,其胸部为深棕色,腹部为棕色,下腹部毛尖棕色,毛干白色。目前,世界上有科学记载的棕色大熊猫发现地点均在陕西秦岭山脉核心地区。

  此次是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利用红外相机技术首次拍摄到野生棕色大熊猫,是继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大熊猫研究小组1992年2月于长青保护区发现野生棕色大熊猫之后的第二次记录,也是秦岭地区第9次发现野生棕色大熊猫个体。

  野生棕色大熊猫在野外的不断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该种群在秦岭地区的存在和生存状况,对于研究秦岭大熊猫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突显了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部介绍,为全面掌握我国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自2011年起,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着手构建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观测网络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具体承担,近年来逐步建立了鸟类、两栖类、蝴蝶和哺乳类观测网络,对重点物种和关键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动态及受威胁因素开展长期观测。目前参与观测的单位达150多个,每年观测人员约3500人,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