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人民公墓,女士在悼念亲人。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八宝山人民公墓,女孩掸去墓碑上的浮土。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长青园, 集体自然葬礼。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吴为 李玉坤)今日是清明节前后第一个祭扫高峰日,市清明指挥部通报,截至上午10时,全市共接待扫墓群众28.8万人,八宝山地区接待扫墓群众1.7万人。

  虽然清明节未到,但周末祭扫的人已经开始显著增多。截至上午10时,全市今日共接待扫墓群众28.8万人、疏导机动车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3%;八宝山地区接待扫墓群众1.7万人、疏导机动车1400辆,同比分别下降32%、49.7%。

  上午,在八宝山地铁站,随着一辆辆地铁到站,不断有手拿祭扫用品的市民走出。地铁站内和站外有地铁工作人员、民警、保安、文明引导员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在疏导人流。公交集团还准备了接驳车,出地铁站后可以坐车直达八宝山人民公墓。八宝山人民公墓西门甬道更是人头攒动,直到中午时分,人流才有所减少。负责免费发放鲜花的工作人员说,上午九十点钟都忙不过来了。

  上午10时,在长青园骨灰林墓地的“落英缤纷”草坪上,首场免费集体自然葬举行。服务人员一袭黑衣,捧着装有逝者骨灰的可降解骨灰坛走入草坪,伴着柔缓的音乐,将骨灰坛放入事先挖好的土穴中,一铲泥土,一把花瓣,缓缓将土穴填平后摆上鲜花,首批31位逝者的骨灰从此葬入泥土。

  这是北京市首批享受免费自然葬的逝者,从今天开始,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骨灰自然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份骨灰自然葬补贴定点公墓4000元,用于业务办理、购置可降解骨灰容器,提供告别、安葬仪式、日常祭扫、共祭等礼仪和安葬服务,市民零付费。目前长青园骨灰林墓地、北京市太子峪陵园为指定单位。逝者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安葬区域以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自然方式进行美化,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且不保留骨灰,这种安葬方式崇尚逝者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