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巨变的洪流中,坚守初心,犹如傲骨凌霜。唯有守护最初梦想的毅力和勇气,才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
2003年11月11日,我们从永安路106号出发,记录这个国家一点一滴的变化。12年后,我们选择了30人——他们无论身处喧嚣躁动,抑或遭遇时代逆流,均以不变的信念应对万变的困局。
在岁月的年轮中,他们有快意、有消沉,有对酒当歌、有失意彷徨。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不忘初心,举步向前。
在这里,时间是对信念的敬意。
本期人物:王健林
王健林,61岁,四川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哈佛大学全球顾问委员会副主席。2015年3月,福布斯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王健林成为中国内地首富。根据彭博华人富豪榜和亚洲富豪榜截至5月1日的数据,王健林以381亿美元的身家超过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
61岁的王健林至今还保持着军人似的挺拔身姿,头发平整。深色西装搭配紫灰色领带,是他一贯的穿着。
坦诚,有问必答,是王健林留给很多人的印象。他回答问题时挥舞双手,擅长从一堆信息里拎出最重要的一环交予你,精准直达。
王健林说原本的初心只是赚钱为自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如今更希望能留下些什么,比如一个世界量级的公司,以及一位真正让人尊敬的企业家、慈善家。
企业家,中国首富、王思聪的父亲……舆论贴给王健林的标签众多,若真要摘出一个来,他真正认可的是“慈善家”。
最早的时候,他觉得做慈善就是扶贫助残,后来认识到,慈善是一个完整的事业,更重要的问题是要唤起社会民众的知觉。这是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时代前行。
比起财富,他更希望自己成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当年,赚钱为家人,就是初心”
新京报(微信公号ID:bjnews_xjb):你刚过60岁,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回顾过往,你觉得年轻时的初心是什么?
王健林:最早的初心,在军队时是想做将军,不然不会在那里奋斗17年。我父亲是军人,母亲送我去当兵也是这个愿望——要超越你父亲,我一直朝这个努力。
新京报:这个初心后来变化了?因为你离开了军队,踏入“下海”热潮。
王健林:当时百万大裁军,小平同志讲,军队要忍耐。从历史长河来看,忍耐10年不算啥,但对个人来讲,时间就长了。于是我转业去政府部门,一两年后,看到很多同事下海。那时政策宽容,允许我们停薪留职5年,我就想,这么好的政策都不去试吗?给自己5年试验期,不行再回来。那时的初心,实事求是讲,就是获得更多财富,让家人生活的更好。赚钱为自己,就是初心。
新京报:你最终没在政府部门继续任职,没有官衔,现在却拥有在国内外迅速增长的影响力,这你料想到了吗?
王健林:完全没料到。初期做生意,哪敢设想这么大?注册资金都是借别人的。最初做生意时的理想,就是奋斗到拥有一栋楼,起码可以出租,吃喝不愁。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很朴素的愿望,后来才一直做房地产。
新京报:但这个思路又改变了,你后来提“去房地产化”,开始涉足其他产业,为什么?
王健林:说来说去,做房地产是什么工种,属于什么行业?假如有一天房子全卖完了,能剩什么?就剩几千号人。它不是技术创新行业,而是集成行业,即便有技术和高科技,全是别的行业研发,把这些拉来一凑,房子建起来,卖掉就完了。所以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行业不是“万年青”,不是可持续的。
新京报:很多人评价,你和万达有前瞻性,意识到房地产的不可持续性比别人要早很多年,甚至早10年,你怎么看?
王健林:10年不敢说。但你会发现,万达一直以来的战略决策都有前瞻性的。很简单,我进入文化产业的时候,100个人里头有99个反对我。我公司里所有同事,身边最好的朋友,全部反对。他们觉得你疯了,神经病,为什么要去投电影院?
新京报:身边这么多人反对,会影响你的决策吗?
王健林:不会,我这个人意志比较坚定。
新京报:据说你做影院,更多是不得不做?
王健林:确实算是被“逼上梁山”。一不小心,还抓住了机遇,做得挺好。万达进入这个行业早,2006年,一两年内就赚钱了,后来电影市场也开始发展了。做这个更大的作用,其实是启发了万达进入文化产业的思维,思维被激活了。
“5年内做到世界前五”
新京报:2012年你跟马云有个赌局,“十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能否过半”,你反对,现在看来结果如何?
王健林:这个赌局现在本身已经是一个笑话了。那是在电商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生的一种曲解,以为线上会取代线下。现在再说这个话,会被认为脑袋不好使了。线上公司已经努力在往线下走。就像苹果公司的库克先生说,未来五到十年,单纯的互联网公司全都会死亡。现在看,不只是我不认同,马云先生自己也不认同。所以他在往线下走,我也在往线上走。
新京报:除了布局电商,万达还关注体育产业,比如投资足球,是看中了商机?
王健林:其实我之前并不理解,为什么那些老板们天天出国,天天折腾,就是玩,看看球,跟过节似的。后来看了很多比赛,我才了解,其实在西方,竞技体育早已经超出了“竞技”的含义。比如德国杯的决赛,开场前1个小时差不多有9个活动,芭蕾舞都上了,比赛结束后,两队球迷还在互动,输赢都不重要。
新京报:对他们来说,体育比赛就像一次嘉年华。
王健林:对,赢的队当然高兴,输的队也很热闹,体育不完全是竞技,还带给人一种快乐,这是体育产业的魅力。
新京报:除了国内,你也在做了一些国际布局,比如收购美国AMC等,你是想开拓一个世界文化产业的版图吗?
王健林:是,我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万达五年之内要做到世界前五。原来说做到世界前十,现在看不用了,远远超出我们自己预期。我们有把握,到2020年,公司收入达到千亿级别。国际上的文化企业,最多也就是200亿、300亿,所以我们应该会进入世界前列,成为一流的文化企业。
走出去 “说走就走”
新京报:万达经历了多次转型,对你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
王健林:现在来看,最最重要的时刻,是1993年万达走出大连去广州,下决心从区域型公司往全国型公司转变。其后很多转型,应该说都找得到逻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新京报:为何一定要做一个国际型企业?在国内赚钱不好吗?
王健林:这是个必然,就像我走出大连一样。那时在大连,万达无所不在,一个公司当时占整个城市份额的22%,你去所有地方,竖着我们的广告牌,我在一个城市,同时十个八个楼盘在开,足球队也是我赞助的,天天电视台放着我的广告。混得一般、没有野心的企业家,会觉得这个已经很好了。
新京报:什么真正促使你踏出了往外的一步?
王健林:其实那时我经常跟朋友去欧洲,落地就买一辆二手车,4个人,正好,开十五天,没有目的,到哪儿,住哪儿,都不知道,行李箱拖到哪儿算哪。最后走到结束的地方,往废品收购站打个专门收旧车的电话,给100块钱就让把车拖走。
新京报:这不就是大家很羡慕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王健林:对呀,而且自己开车,多好啊。不知道路,买一张地图,大概找个方向,走错也不要紧,错了就住下来。很过瘾,现在却不行了,没这样的机会了。
新京报:是这些国外的经历让你感觉到差距了?
王健林:就是因为我比较早到国外,看到了中国和美国、欧洲的差距,中国公司和国际先进公司的差距。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应该是思想启蒙,所以我觉得我不应该满足于只做一个区域型公司。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新京报:和你个人巨大影响力对比强烈的,是你生活的单调重复:早晨7:30到办公室,晚9点离开回家,有会谈就到11点。很多人疑惑,中国首富为什么是这个节奏?
王健林:工作占据时间比较多。因为公司发展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我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个占用时间。如果万达只做文化也行,现在又扩张到体育,又做网络金融,如果我要不懂,只靠蒙的,汇报上来的方案怎么做决策?
新京报:这和你本身曾是军人,有自律的习惯有关?
王健林:不是自律,对我来说,工作就是很快乐的事情。换个词来说,我是工作狂,在工作当中寻找精神层面的一种满足。看到万达的设想实现,比别人都早几年,这也是一种成就。
新京报:你工作之外的爱好是什么?
王健林:你们都觉得我生活单调吗?其实我有很多爱好。比如唱歌,收藏中国字画,我自己本身也是半个鉴赏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搞收藏,可以说那时绝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收藏为何物。
新京报:那军队生活至今还带给你影响吗?
王健林:当然。特别的守时,特别规律,约束自己。
新京报:你做企业家多年,周围环境一直在变,人也在变,传统的企业家下去了,互联网的人兴起了,你一直都在舞台中央。
王健林:企业有生有死,谁也不可能活得太长久,新的企业可以取代旧的企业,这就形成了活力。不然一伙人站在舞台中央老是不换,那就没劲了。
新京报:在市场竞争中,回首过往,你总结出怎样的经验?
王健林:还是一句广告词,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你去看,十年前的苹果和现在的苹果完全不一样,都在发生变化。关于企业竞争我说过一句话,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不可能跑完全程就结束。在竞争当中,你只有不停转变,适应时下,与时俱进,企业才能保持生长活力。
新京报:万达至今经历过几次转型?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万达每次踩点都踩得那么准?
王健林:不是踩得准,我们也在分析国家经济、社会生活趋势,不是墨守成规的。尽管一开始,改变可能带来痛苦,要付出代价,但不变会更痛苦。但到现在,我们经历第四次转型,做成功的话,未来十年万达一定是一个世界级的超级企业。
“王思聪比我更优秀,我才算成功”
新京报:你似乎有掌控一切的气质,唯一不可掌控的因素是你的儿子王思聪?你永远预料不到他会做什么?
王健林:那倒不是,我经常跟他交流,昨晚还一起聊天吃饭。只不过他从小在国外读书,思想比较自由,而我也不是过去那种传统的家长式管理,一定要他做什么,我觉得他自己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新京报:你给他资金,让他去尝试,目前来看,他试得如何?
王健林:昨天我就跟他探讨这个问题,问他投了多少公司。他说投了多少,我问有多少公司上市,他说有哪些上市了。哎,我这一听,靠谱。
新京报:他的知名度,粉丝数,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超过了你?
王健林:成熟的人当中,肯定还是我的粉丝多吧。如果未来他能成功,比我更优秀,我才算是真正成功。
新京报:你会对王思聪有更多期望吗,比如让他继承你的事业?
王健林:如果他能够发展的更好,更有领导能力,将来回万达,当然更好。但是这个得随缘,而且他也未必有兴趣,他觉得我太累了,我这种生活也许不是他想要的。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罗婷 编辑 李天宇
主题摄影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王健林与新京报12年
王健林的办公桌上,每天都摆着一份当日新京报,有一天被换了别的报纸,他还曾为此恼怒,最终换了回来。
这位企业家以平均一年两次的节奏接受新京报(微信公号ID:bjnews_xjb)的专访,就在万达集团25层的办公室,这里并没有对所有媒体开放。
今年5月,新京报曾对话王健林,谈财富观、足球投资、政商关系,以及他的儿子王思聪,报道反响强烈。
同题问答
1、新京报(微信公号ID:bjnews_xjb):你的理想是什么?目前实现得如何?
王健林:理想在不断调整,最初是拥有一栋楼。现在离我最后的理想,应该说比较接近了,希望到2020年我退休时,能全部实现。
2、新京报:你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是怎样的?
王健林:1993年,我刚接手一个项目,才两个月,没有预见到国家政策变化,一切贷款停止。那时候还得病住院。这是很艰难的时刻。
3、新京报:事业上,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
王健林:跟随我多年的团队成员,核心团队绝大部分和我在一起20多年。这些人已经不仅仅是同事了,是兄弟。
4、新京报: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王健林:历史不会重现。如果可以选择,我一定不会选择做房地产,做到现在,还要重新调整,转型,实在太累了。 可能选择娱乐产业、体育产业。不过那时候在中国这两个行业也比较困难。
5、新京报: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目前的心境吗?
王健林:执著吧。至今还没放弃追求,还在比较勤奋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