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金煜)国家海洋局今日首次系统性公开了我国勘测命名的124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名称,其命名来自《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人物。新京报记者获悉,我国欲陆续就这124个海底地名向国际权威机构申请,今年计划申请20多个。

  “骐骆平顶海山群”、“采菽海山”、“郑和海岭”……这些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名称,是分布在广阔的大洋深处的各种类型的海底地理实体。全球海域最新地名辞典中有3862个地名,虽然大部分依然以传统海洋大国美、英、法等占据,但如今也有了“中国名字”。

  今日,国家海洋局首次系统性地公布了我国勘测命名的124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名称,我国将就这124个名称陆续向相关国际机构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SCUFN申请,新京报记者获悉,今年将申请其中的20多个。

  根据国际惯例,地理实体的命名权通常归属于地理实体的主权所有者或发现者。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SCUFN中的唯一一个代表中国的委员林绍花表示,国际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的权益。

  她介绍,传统海洋大国如美、法、英、日等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开展自己海域与国际海域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工作,最近几年,巴西、智利、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对这项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她表示,包括俄罗斯等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向SCUFN申请了快速审批通道,以期加快命名速度,我国虽然每年也能申请20个左右,但相对于我国已勘测到的海底地理实体来说依然速度略慢。

  此次公布的124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名称均由国务院批准,林绍花表示,这些名称在申请国际批准的同时,国内的科研工作也可以“先用起来”。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我国从1991年到2010年,在20年时间内识别了大量的海底实体,但在航次研究报告中多数仅以代号来支撑,迫切需要给其起名。

  目前,全球3800多个核准的海底地理实体名称中,有43个来自我国提交核准,其中中国大洋协会编制提案39个。

  此次国家海洋局公布的系列命名名称中,除新命名,欲向国际申请核准的124个海底地理实体名称外,还有翻译校正的18个海底地理实体名称和42个热液区名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