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杨锋)可能还没有哪本书,会像《因话录校笺》,在豆瓣读书的内容简介中,即被人描述为“本书系抄袭……相关著作而成,其中许多内容是大段抄录他人著作。”
《因话录校笺》是一本唐代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了134条唐玄宗至唐宣宗年间的逸闻趣事。该书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13年12月,著者为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黎泽潮。
2010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鲁明,在该书的豆瓣书评里,直指该书涉嫌抄袭,且文内有多处错误。
今日上午8时许,黎泽潮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有抄袭行为。他称,引用之处均有标注,符合学术规范,经受得起调查,此外著作本身性质也不同于普通科研著述。
焦点一
质疑:著作被指抄袭 回应:无抄袭,引用部分皆有标注
“本书系抄袭鲁明《因话录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和史佳楠《赵璘因话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等相关著作而成。其中许多内容是大段抄录他人著作。”在豆瓣读书《因话录校笺》的页面上,该书内容简介这样写道。
“此书《校笺说明》的部分段落、几乎全部的校勘记,以及附录,都是截取我硕士论文部分内容,而无一语引及。有的地方几乎照搬原文。”鲁明称。
鲁明的硕士论文为《因话录研究》,他晒出了多张该书截图与其论文截图进行对比。他发现,除了把繁体字变简体字外,该书《校笺说明》与其硕士论文的两个段落内容近乎一致,“《校笺说明》这一节,基本是照抄”。
此外,鲁明还质疑,该书的校勘记基本全抄其硕士论文附录一。他称,他的硕士论文正文是研究篇,另有较长附录,附录一是对全书汇校。
鲁明解释道,《因话录》世无善本,对其校勘,主要使用诸类书、笔记、方志中的引文来他校。他称,具有古籍整理常识的人应该了解,像这种书,对每一条笔记出校的位置、校勘记的数量、使用的书证,“虽容有个别暗合,但绝不可能大量雷同。”
但鲁明发现,“而此书出校的位置、校记的数量却与硕论高度重合,几乎没有溢出硕论校记之外的新校记,也没有见到溢出硕论使用书证之外的新书证。”
“如果有抄袭,我出门就被车撞死。”今日早上8时许,新京报记者致电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黎泽潮。他称,网上有关言论已注意到,但他明确表示,无抄袭成分,引用他人部分皆有标注,符合学术规范,并非如发帖人所说“无一语引及”。
对于鲁明所指的《校笺说明》有抄袭嫌疑,他认为是本身性质决定,“《校笺说明》就是告诉大家我是谁,这本古籍原本讲什么内容,我为什么要整理等。”
“这本书全文8万字,原文就5-6万。”黎泽潮称,该书系古籍整理著作,与一般科学研究类著作并不一样。
焦点二
质疑:书中多处错误 回应:研究对象不同
鲁明在“匆匆翻检”该书后发现,书中“错字连篇”,为此他举了多个例子。在他看来,这些问题显示出“校笺者不仅抄袭,而且极可能未曾核校底本及校记引文”。
“如仔细统检全书,讹误到底有多少,难以想象。”鲁明在书评中写道,该书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并获得资助。
新京报记者发现,《因话录校笺》在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06——2010年科研项目一表中,《因话录》校笺项目位列其中,项目来源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科研经费2万元,起讫时间为2010年,黎泽潮本人承担“主持”任务。
黎泽潮称,鲁明所说的“错字连篇”,也与事实不符,系两人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他称,他们共同选择了同一古籍,但对于这一古籍,已有多位学者进行过整理和研究。“对于校勘者来说,就是把他自认为最好的研究,整理出来给读者”。
对于科研立项,黎泽潮回应称,“2010年6月份左右上报项目,7-8月份教育部批下来。”他称,该书的前期准备工作,上报项目前就已开始。
焦点三
质疑:研究方向与著作不符 回应:博士期间攻读古代文学
“履历未见任何与古文献相关之处,竟然新出了一本古籍整理著作。”有网友质疑,黎泽潮本人研究方向是“传播理论与实务、广告美学研究等”,其数十篇著作和论文也几乎与其研究方向有关。而《因话录校笺》一书,相比而言,有些“跨界”。
对此,黎泽潮解释道,这是不明真相之人的揣测。据他介绍,他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9年又攻读了本校的古代文学博士学位。而这本《因话录校笺》,正是他在攻读博士期间所著。
“我不知道鲁明是谁,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但我希望我们能坐下来交流。”黎泽潮称,其著作经受得起检验。
对于黎泽潮的解释和回应,新京报记者多次给鲁明发去豆瓣和微博私信,但均未能与对方取得联系来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