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秀琼 张祎 许晓青)留任要职往往意味着肯定,但对65岁的周小川而言,可能更多地意味着责任。

  已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十年的周小川16日再度出任央行行长。去年11月,周小川没有进入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一度被解读为他将退休。本月11日,周小川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现在又任央行行长,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人事安排虽属“破例”,亦在情理之中。

  “破例”留任缘由何在?

  “周小川在国际上比较受认可。他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比较熟悉,连任有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说。余永定曾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和周小川共事过。

  周小川2002年开始执掌中国人民银行,是新中国任职时间最长的央行行长。本月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评价周小川:“思考缜密,海外知名度高,具有改革意识。”

  多位专家在受访时表示,在当前各国货币政策分歧深化的形势下,周小川的国际认可度有助于中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协调货币政策。

  在海内外媒体看来,周小川温文尔雅,英文流利,专业理性。周小川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他执笔的论文《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社会保障:经济分析与体制建议》均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

  2009年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前,周小川以《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为题连续发表署名文章,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关于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倡议引发激烈讨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周小川“稳健,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水平很高”。

  央行十年改革不停步

  周小川曾把央行在银行间货币市场的日常操作称作“有点像工程师做具体的操作”。而他的确是工程师出身。

  周小川是江苏宜兴人,当过知青,是我国文革后的首批硕士,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与系统工程。后来,他和吴敬琏、郭树清、楼继伟等人一起参与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和设计。1991年起周小川先后在银行、外汇、证券等多个金融部门任职。2002年起任央行行长。

  回顾过去十年,央行行长周小川一直在“改革”。

  周小川执掌央行后的第二年,中国银监会成立,央行原有的一些监管职能被剥离。同年底,中国动用外汇储备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2004年,中国宣布启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是首批试点。至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在内地和香港挂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顺利改制上市。

  周小川的另一贡献是推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他因此被称为“人民币先生”。2005年7月央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从此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交易浮动区间也逐渐扩大。

  利率市场化在周小川任上也取得重要进展。去年6月,央行同时扩大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一步。

  周小川在任期间,人民币国际化也在加速。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应对危机获国际肯定

  周小川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动作或许更与“危机”有关。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央行四个月内五次降息,货币政策的适时放松使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不过,也有人批评央行的刺激政策退出太晚、引发通胀。

  在回顾央行应对金融危机的表现时,周小川说,总体力度大一点,比力度小一点好,当时的形容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他认为随后货币政策的回调还是比较快的,但也坦承“如果能够再做快一点,也许更好一点”。

  权威金融杂志《欧洲货币》评选周小川为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欧洲货币》称:在推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一揽子措施之后,中国成功地在维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两者之间找到了一条稳定的道路,避免了可能触发“硬着陆”的宏观经济政策。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环境下,周小川留任后央行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防范通胀。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认为,如何在热钱涌动的背景下管理好跨境资本流动,将是新任央行行长最棘手的问题。

  “不管谁出任央行行长,那些经实践检验的、做得对的政策一定会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周小川在13日的一次记者会上说。他同时表示,自己也经常有做错的地方,“该修正的就修正”。(完)(参与采写记者:郭信峰 王攀 吴植)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原标题:周小川:新中国任职最长央行行长“破例”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