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访谈结束后,贺建奎走下主席台从边门离开。图/视觉中国
基因编辑峰会声明截图。
■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追踪
“基因编辑婴儿”风波仍在继续。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家卫健委、科技部、中国科协负责人昨天就该事件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此事件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对此坚决反对并已经采取行动,暂停相关人员的科技活动。
【国家卫健委】
正依法调查 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国家卫健委高度关注近期有关“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信息,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当地和当地政府认真调查核实。我们始终重视和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开展科学研究和医疗活动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进行。
曾益新说,目前媒体所报道的情况,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相关部门和地方正在依法调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科学研究和应用更要负责任,更要强调遵循技术和伦理规范,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维护人类生命尊严。”曾益新说。
这并非国家卫健委首次就此事发声。新京报记者注意到,11月28日,饱受争议的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现身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并公布试验数据。
当晚,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关于“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有关信息的回应。两部委称,高度关注峰会有关“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信息,相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两部委表示,始终重视和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开展科学研究和医疗活动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进行,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此前,国家卫健委曾于11月26日在官网回应,有媒体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报道,卫健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科技部】
“公然突破学术伦理底线,令人震惊”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开展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临床操作在中国是明令禁止的,此次媒体报道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公然违反国家相关法规条例,公然突破学术界伦理底线,令人震惊,不可接受,我们坚决反对。
徐南平介绍,科技部已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
“下一步,科技部将在全面客观调查事件真相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徐南平说。
【中国科协】
取消贺建奎“中国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说,此次事件性质极其恶劣,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形象和利益。我们对涉事人员和机构公然挑战科研伦理底线、亵渎科学精神的做法表示愤慨和强烈谴责。
怀进鹏表示,这几天,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及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已相继发出严正声明,表明中国科技界的鲜明立场和坚定态度,反对挑战科学伦理的任何言行,中国科协坚决予以支持。
“中国科技界坚决捍卫科学精神和科研伦理道德的意志决不改变,坚决捍卫中国政府关于干细胞临床研究法规条例的决心决不改变,坚守科技始终要造福人类、服务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初心决不改变。”怀进鹏说。
中国科协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事件的深入调查提供及时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怀进鹏表示,中国科协将进一步加大面向科技界的科研伦理道德的教育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置严重违背科研道德和伦理的不端行为,取消贺建奎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
“我们将继续加大在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力度,为科技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态环境。”他说。
■ 相关新闻
基因编辑峰会
项目存缺陷 不应临床试验
新京报讯 (记者杨砺)昨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迎来峰会最后一天。当天中午,峰会组委会主席、诺贝尔奖学者戴维·巴尔的摩代表组委会发布了“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组委会声明”。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声明的内容相当于国际学术界在本次论坛上取得的共识。
声明称,在这次峰会上,我们听到了一个出人意料和令人深感不安的说法,即人类胚胎被编辑和植入,导致怀孕和双胞胎出生。我们建议进行独立评估以核实这一消息,并确定消息提到的DNA改造是否已经确定发生。即使上述内容得到了证实,程序上也是不负责任的,不符合国际准则的。
这一项目的缺陷包括医疗指示不足、研究方案设计不当、不符合保护研究对象福利的道德标准,同时,临床程序的开发、审查和实施均缺乏透明度。
组委会得出结论,临床实践的科学理解和技术要求仍然有太大不确定性,风险太大,目前不应允许进行生殖细胞编辑的临床试验。然而,过去三年的讨论进展和本次峰会的讨论表明,现在是时候为相关试验确定一个严格、负责任的标准了。
声明中提到,本次峰会的举办是为了评估不断演变的科学面貌、可能的临床应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大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反应。虽然组委会赞扬体细胞基因编辑进入临床试验的快速进展,但我们继续认为,在现阶段,任何临床使用生殖细胞编辑仍然是不负责任的。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