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发展中国家先富裕起来的潘石屹把钱捐给了富裕的美国大学,与哈佛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合9300万元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此举引起了经济学家姚树洁极大不满。姚树洁抛出了“房地产原罪说”,不少网友也跟上痛斥小潘的“不爱国”行为。

  花自己的钱,犯了谁的讳?

  潘石屹花自己的钱,为什么会犯了某些人的讳?

  反对声中最多的就是“为啥不捐给中国高校?”潘石屹的捐赠行为伤害了一些人的民族感情。说好的“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另一部分人富起来”呢?“中国人被自己的土豪明目张胆地践踏感情”。

  23日,潘石屹在微博上回应,该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其妻张欣也表示,家庭年收入6.5万元以下的学子都可以申请。

  回应再次引发网友追问,“能到国外读书的有几个家庭贫困?”不少人引述媒体报道称,美国大学如今越来越像培养精英的超级俱乐部,在优秀学府上学的大学生中,大约只有3%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

  矛盾的焦点还聚集在了潘石屹的身份上,姚树洁认为老百姓在房地产商制定的规则下,勒紧腰带买高价房。潘石屹却拿着剥削来的血汗钱去国外臭显摆,讨好洋人。

  搜狐新视角栏目认为,潘石屹夫妇搞商业地产,目标客户群是商人和企业,而非刚需的市民。潘石屹夫妇间接为中国老百姓创造了财富,因为他们为商业活动提供了经营场所,为经济活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除了质疑,有网友还替潘石屹做了一下“投资分析”——“儿子,上不了哈佛直说呗”,潘石屹将以捐赠人的身份为他的儿子将来入读哈佛“买门票”。

  央广中国之声报道,“ 有人因为家人的捐款而顺利拿到大学入场券,这在标榜‘招生独立’的美国高校中是常态吗?内地一家留学服务机构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校友反哺母校,或是富人向大学捐款,在国外是很正常。潘石屹需要这么费劲买门票吗?原搜狐公司副总裁@刘春:他帮的是中国孩子,他帮的是中国中西部贫困家庭的孩子,他帮的是中国贫困家庭的优秀学子上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这样的好事你都批判?

  中国高校应该反思?

  潘石屹捐钱有错吗?所谓原罪到底在哪?25日,质疑声仍在,但大多数评论文章还是挺了小潘一把。

  《中国青年报》表示,捐赠哈佛的潘石屹不该被指责,我们应该尊重这种超越国界的善意。毕竟,慈善是一种个人行为。

  潘石屹个人的钱,他爱怎么花是他的自由。《新京报》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潘石屹捐资哈佛要向国人打报告吗?很多媒体都认为,法律并无规定禁止向国外捐钱,潘石屹有权支配自己的钱,不应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来进行道德绑架。

  一个社会只有宽容所有的“慈善自由”,并反思自己社会中那些不利于慈善发展的现实问题并着力解决之,才有可能把潘石屹等企业家的捐款由国外唤回国内。中国网更深刻地探讨了“慈善自由”的重要性。

  有网友称,比尔·盖茨也捐款给中国人,没见美国人在后面说三道四。《广州日报》热议栏目里的一个观点是慈善无国界,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要求他如何行使之,或者利用舆论与道德进行绑架,反而就是不道德了。

  反方的观点则认为慈善别“舍近求远”,国内多少贫困人口?有多少贫困的孩子?到2012年底,中国还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肥水是不是一定要全部流入自家田?很多评论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经济学家@王福重:“中国的大学不是大学,它们不缺钱,缺的是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捐钱给中国大学,与大学精神不符。”

  潘石屹捐款哈佛谁该反省?

  《济南日报》痛斥,学术造假、招生腐败、滥用科研经费,甚至包括愈演愈烈的性丑闻……中国富豪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交给这样的大学吗?

  《华商晨报》直截了当表示,“潘石屹捐助哈佛”该反思的是中国高校。

  潘石屹捐款引发的风波终会归于平静,我们的反思却不能停止。

  为什么中国富人愿意给国外名校锦上添花,却不愿意给中国教育雪中送炭?为什么中国精英们都迫不及待将子女送到欧美受教育?

  我们希望@向松祚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在不远的将来可以破局。

  新京报新媒体记者 戴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