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接受包括新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球疫情对小米业务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是阶段性的、可控的。过去五年,小米在创新、品质和交付等方面都一直在补课。小米的高管80%以上都是内部提拔,不是所谓的“复仇者联盟”。 小米目前不会直接涉足商业航天,但是会关注卫星互联网,并将进行6G相关预研。


还会继续推5G手机


记者:疫情对5G手机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接下来小米是否会调整5G手机的发布节奏?


雷军: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为止,小米已经发布了5款5G手机,我们去年年底基本就已经清仓了4G手机,然后全力转5G。说实话,疫情给我们制造的最大的麻烦是我们的仓库是空的,然后5G手机又上不来,所以复工的时候,当时我们下了巨大的决心,补贴了工厂2.5个亿,下了巨大的代价来推产能。疫情的的确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5G的推广速度放慢了,但是我们策略没有改变,我们还是会继续推5G手机。


疫情对海外市场有影响但可控,不能过于恐慌或过于激进


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小米国内境外市场的恢复情况怎样?


雷军:中国国内的市场在4月份就已经完全复苏了,3月底境外市场开始面临全球疫情,经过了4月份最艰难的考验以后,现在已经恢复了超过85%。全球各地恢复情况都超过了80%,因此全球疫情对我们业务的影响是可控的。


我们在欧洲恢复的情况也是蛮不错的。在第一季度我们在西班牙已经成为第一名,这也是我们登顶的第一个欧洲国家。确实,我们第二季度国际业务的表现不会特别好,但是因为已经在恢复了,所以6月份和第三季度会不错,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


记者:随着境外市场在小米营收中占比达到50%,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战略地位会不会发生变化?


雷军:第一,我们整个业务的核心是手机加AIoT,手机业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夯实基础,苦练内功,突破核心技术;第二,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市场;第三才是全力全球化。我们把中国市场和全球化是并举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巨大的母市场支撑的话,我们的全球化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扩张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年底任命了卢伟冰担任中国区的总裁,全力推动中国业务,包括全力推5G手机,这都是为了配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记者:近年来“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雷军:我们要积极应对全球化面临的风险,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疫情也带来了对供应链,对销售、对需求端还有汇率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总体上我的观点是“行稳致远,以稳为主”。未来这段时间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应该是用小心谨慎、审慎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全球的业务,这才是一个比较好的心态,过于恐慌或者过于激进,都是有问题的。


过去五年小米一直在“补课”,中国制造未来的方向是智能制造


记者:在当前形势下,你认为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巩固地位、转型升级?


雷军:确实,现在中国制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觉得有几个核心的策略,第一个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往智能制造走。在这一点上,两三年前小米就很充分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线、无人工厂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布局和投资。我们内部的智能制造的工厂已经在亦庄落成,去年年底就开始试运行,第二期也已经在规划之中,是全无人工厂。当然这些工厂都是实验型的,主要是为了实验设备和产线的。此外,两年前我们还专门募集了120亿元人民币的小米产业基金,专项投资所有关联的设备厂商。中国制造未来的方向是智能制造,就是怎么提高制造的效率,怎么改进制造的质量,我觉得是整个制造业的头等课题。


第二点就是向纵深发展,向重要的零部件,例如芯片、模组、材料的纵深发展。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德国制造业升级的做法,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拥有很先进的设备,很重要的材料和零部件,我觉得整个中国制造业也要向深度发展。


记者:你曾说过小米过去五年里一直在“补课”,请问小米为什么要补课,具体补了哪些课?


雷军: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是小米当初成功的关键。后来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总结起来就是,虽然我对硬件的复杂度有充分的认知,但是等我做完以后,才发现比我想象的还要难。尤其是手机,智能手机竞争的复杂度超过了我10年前的想象,所以过去5年小米一直专注在补课。


我们补的三门主要的课,是创新、品质和交付。我们去年的研发投资75亿元人民币,今年大概会超过100亿元。全中国一共有多少民营企业每年的研发投资超过100个亿?对于小米这样一家只有10年历程的公司,能够有这么大的研发规模,它进步的速度已经是非比寻常了。我们在2016年就开始在核心器件和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我们在各项核心技术上的推进都比想象的更快。


第二课是质量。我去年最骄傲的是我获得了国家质量奖的个人奖,来奖励我对质量的重视和推动。第三课是交付的水平。我们以前一缺货就缺很久很久,我后来才搞明白,原来是我们供应链的能力不足。我们以前老是觉得用户需求量太多,我们叫“供不应求”,其实本质上是我们供应的能力有问题。今天你很少听到哪一款小米手机需要排很长的队,因为我们的交付能力一个月就能达到1500万台。通过补课,我们供应链的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改进。


小米高管80%是内部提拔,将进行大量6G相关预研


记者:近期小米从友商或者前友商那里招募了一批高管,被大家戏称为“复仇者联盟”,小米现在的用人观是怎样的?


雷军:我还是认为,团队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全行业挑选了最优秀的人,找了一些新的人,结果很多自媒体说我们是“复仇者联盟”。其实从上市以来,小米内部提拔了4个集团副总裁,从外部只招募了2个,我们总经理这一级内部提拔了30个人,从外部招募了一个。我们招募的人可能影响力比较大,大家比较关注,搞得好像我们所有的高管都是重新招募的,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误解。第一点,我们是内部提拔为主,外部空降为辅,内部提拔的比例超过80%。第二点的话,整个小米新的10年要以团队和人才为核心,要放下已取得的成绩,重新创业。要有重新创业的决心,未来的十年才能真正做好。所以在未来,我们还是以海纳百川的心态来吸纳最优秀的人才。


记者:你这两年都对商业航天表达了关注,小米有进军商业航天的计划吗?


雷军:首先我是一个航天爱好者,中国作为一个航天的大国,我们却没有相应的商业航天立法,商业公司在这里面做起来非常困难,我希望能够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原来的航天全是研究所来做的,它不是大规模地生产,不是靠工业的方式来做。而商业航天有一个巨大的应用,就是卫星互联网。大家从马斯克的starlink计划中应该已经看到了,未来整个通讯可能就直接通过卫星覆盖了。我认为中国的卫星互联网需要加大投入规模,并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在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上需要进一步的突破。


小米自身目前不会参与商业航天的业务,但是在6G的讨论方案里面包括天地海三种,卫星互联网也在6G初步规划的草案里。小米作为一家智能手机厂商,我们也在参与对未来6G的规划,我们高度关注卫星互联网的进程,以及我们智能手机该怎样配合它的进程。因为6G光有基站、光有卫星还不够,还得有终端的支持,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会有大量的预研,但是我们自己不会直接涉足商业航天。


新京报记者 许诺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