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朱星 杨砺 马婧)11月1日,新京报记者从共青城政府相关人士处获得一份有关赛龙事件的《相关问题的说明》(下称《说明》)。《说明》回答外界对此事的部分质疑,并介绍了赛龙的四次重组过程。

  针对媒体关于“一家明星科技创业企业,一位明星海归技术创业者,如何在江西被活活搞垮?创业者莫名‘被捕’”这一质疑,该《说明》称,该表述与事实不符。赛龙停产官司缠身是行业洗牌、企业经营不善的结果,不是被“搞垮”的。

  《说明》中称,共青赛龙确系共青城市2012年度纳税第一大户,创汇第一大户,但根据审计报告,共青赛龙最高年产值20.18亿元,并未达到媒体报道中所说的40亿。

  按照共青城政府在《说明》中的表述,外界关于政府“换届后打压赛龙,争夺赛龙股权”的质疑并非事实,“2013年并不是换届年,只是因工作需要,6月份调黄斌任九江市委常委、共青城市委书记。此时赛龙经营运转困难,资产负债率高达200%。共青城市委、市政府为帮扶赛龙,积极争取银行等支持,不存在打压,更不存在争夺赛龙股权的问题。”

  此外,共青城政府随《说明》一并否认了“非法拘禁、索要股权”、“收缴企业公章”“贱卖资产”等一系列质疑。

  至于赛龙公司的“逃税罪”罪名是否成立,《说明》称,赛龙公司逃税罪已经法院一审判决。

  在这份说明中,共青城政府还描述了赛龙的4次重组过程。

  其中,对于台湾信亿与赛龙重组失败的原因,《说明》中称,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矛盾重重,最后台湾信亿退出”。而第二次与四海股份重组、第三次与北京猎象重组、第四次与四川发展重组均告失败的原因,根据《说明》表述,分别是由于“四海股份董事长由于个人历史原因被刑事拘留”,“赛龙涉及过多诉讼案件,一时无法启动(股东注资及债权债务平移工作)”,及“赛龙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例有77起,9次被纳为失信人,四川发展认为合作有障碍”。

  这份说明还提到了外界质疑的同洲电子1.5亿出资款情况,《说明》称,2016年4月,同洲电子董事长袁明以周铭磊(共青猎龙实际控制人)涉嫌非法转出同洲电子1.5亿元的投资款向公安机关报案。“共青财投作为利益受损股东,亦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受理并依法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