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对于A+B股公司,除了可以参照中集模式外,是不是可以参照股权分置改革的模式?对于纯B股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股份回购来注销B股股份,回购后的公司再选择其他市场上市。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自2012年12月以来,B股摆脱了被长期边缘化的低迷,演绎出15连阳的上升行情。催生B股铁树开花直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B转H的中集集团,H股在香港上市上演了单日狂飙50%的好戏。另一个是一度被认为退市已板上钉钉的闽灿坤B复牌后连续7天一直涨停。

  应该说中集集团和闽灿坤B体现了解决B股问题的两种不同模式:一种是B转H;另一种是缩股模式。

  解决B股问题除了中集和闽灿坤这两种模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模式呢?答案当然是有的,目前呼声最高的是B股直接转A股模式。现在B股转H股方案有中集模式试验成功了,从逻辑上讲,只要B股能够成功转成H股,那么B股转A股是不是也能成功进行呢?

  逻辑上行得通,并不等于能通行。A股市场和B股市场毕竟是两个分割的市场,中间隔着一道“防火墙”。两个市场之间存在着流通障碍、货币结算和价格差异,以及交易规则的不同,除此以外还有计价的不同,深市是港币,沪市是美元。目前沪市B股平均市盈率约13倍左右,与沪市A股相当;深市B股平均市盈率则为16倍,远低于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30倍的水平。由此可见,要B股硬生生直接转成A股,这对A股投资者来说显然也有失公平。远的不说,A股现在还有830多家IPO排着长队苦等上市,已经不堪重负。若再将B股公司转为A股上市,必然让市场额外增加扩容之重。

  笔者认为,解决B股难题,要有多种模式。对于A+B股公司,除了可以参照中集模式外,是不是可以参照股权分置改革的模式?由上市公司给B股投资者支付一定的对价,再按比例兑换成A股股份。对价多少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大股东、A股股东和B股股东共同协商或投票表决。对于纯B股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股份回购来注销B股股份,回购价格由上市公司大股东和B股股东代表协商确定,同时设定现金选择权,尽量让B股投资者减少亏损程度。回购后的公司再选择其他市场上市。此外,还有上市公司回购注销B股股份,如长安、鲁泰、南玻模式等等。

  总之,解决B股问题,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要遵循如下原则:不能制造新的遗留问题,不能解决了一个问题,再制造出新的遗留问题;对A股的负面影响应降至最低,特别是不要使A股再次承受大扩容之痛;最大限度保证B股股东利益。对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也应该用创新思维对待,尽快予以解决。否则,“历史遗留问题”拖成“遗产”,就像“化石”一样难解决了。

  □苏渝(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