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大势

  为了便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执行,仍有必要出台更为明晰的实施细则,让喊了十多年的“扩大内需”口号接地气。

  经济下滑趋势仍在继续,8月份进出口增速均低于预期,寄希望于外需稳增长难度越来越大。此时,进一步激发内部需求也就成为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为此,国务院近日发布了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以更好地推动国内市场成长,保证未来五年,消费需求得以达到既定目标。根据这份规划,未来五年内贸发展压力不小,没有一系列政策性配套措施推进,只怕很难实现内贸的再度跨越式增长。

  应该说,2005年到2010年这五年,是中国内贸发展速度最为凶猛的时期。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8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7万亿元。而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8.1万亿元。而且,在本次内贸规划中明确提出,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达32万亿元,年均增长15%。

  五年增长一倍,而且是在如此高的基数之上,这样的消费高增长,势必对于稳增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双双出现问题之际,明确提出这样的目标,预示着决策层希望以后将经济增长,更多地放在内需上。

  跨越式增长,必须有突破性政策保驾。至少,在以下三方面有重大政策支持:

  一是财政金融政策需要“给力”。

  财政方面而言,减税、减费方面必须有所作为。目前,内贸参与主体都面临着高昂的税负,结构性减税势在必行。同时,需要完善交通收费政策,降低国内市场之间的运输成本,打通区域之间的各路关卡。

  金融政策来看,目前的银行服务水平都依然沉浸在传统的内贸模式方面,电子交易、支付平台、银行卡等方面的服务资费畸高不下,安全性、效率性都亟待提高。

  二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应有全盘考虑,切不可再将各个部分切割开来,相关政策法规也得跟上时代步伐。

  过去十年,内贸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绿色流通等蕴含高科技含量的流通方式,主导了社会经济运行。但是从近些年实践来看,我们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管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

  三是服务业发展,应提升到内贸的支柱地位上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正如规划中所提及的,“促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发展,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支持发展经济型住宿业”,这些领域目前依然存有巨大发展空间。不过,服务业发展深受地租成本推升的影响,基于此,控制租金过快增长亦是核心任务。与此同时,土地政策也需相应调整,对诸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用地,应优先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予以保障。

  整体而言,本次内贸规划在上述三方面也都有提及,但是为了便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执行,仍有必要出台更为明晰的实施细则,让喊了十多年的“扩大内需”口号接地气。否则,等到“十二五”结束之际,数字目标或许不难实现,但是保证内贸发展的基础建设,仍未有实质突破,那么内需这个中国经济的增长新引擎也难以真正坚固。

  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单纯的财政货币刺激已经很难取得明显效果,这个时候,更有必要在内需这块大作文章了。借内贸促内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倪金节(财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