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靖天
事件概述:
8月4日上午,微信公众号“徐州民声”实名刊发署名为李秀娟的一份求助信在网络流传,信中一句“当您看到这封求助信时,我和先生已经在准备离开这个世界了”被舆论称之为“绝笔信”,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李秀娟在信中称自己的女儿被同学无意伤害,导致左眼失明。今年3月份,夫妻两人准备带孩子到北京治疗,被当地认定为有上访倾向,并因此长期遭到不公正对待,其中包括民警暴力殴打致伤。
▲“我们”视频截图
丰县人民政府与当地公安于4日相继发布通报,表示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并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李秀娟反映的问题开展全面检查,将根据调查事实依法依规公正严肃处理。
▲情义丰县官方微博图片
5日,李秀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绝笔信”系有人帮操作。据之前发文所称遭民警暴力殴打,致其腿部受伤,再次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也记不清了。当日,江苏徐州丰县政府通报“绝笔信女教师”事件调查进展,通报称李秀娟多次越级反映问题并存在寻衅滋事行为,对李秀娟进行传唤时其拒不配合,逃逸中腿部擦伤,认定李秀娟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经调查组调看相关视频,询问当事民警未发现有对其殴打、辱骂行为。李秀娟丈夫利用职务便利为其女委托伤残鉴定,违规使用公章,并存在稳控不力问题。舆情出现反转后,事件持续发酵。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截图
传播情况:
▲各渠道来源数据量对比
截至6日14时,新京报舆情监测平台的监测数据显示,关于“徐州女教师绝笔信”事件的传播量持续保持高位,具体为网媒3864篇次、报刊18篇次、APP8220篇次、论坛1208篇次、博客21篇次、微信1849篇次、微博12735条。从各来源数据来看,媒体、APP和微博是该事件的主要传播渠道,媒体方面,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媒体重点关注并持续跟进事件发展,发布的多篇相关报道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加大了舆论的关注度。
▲7月30日10时-31日16时全网整体舆情走势
有关李秀娟发布“绝笔信”事件在4日当天引发舆论高涨,当日18时前后达到舆论峰值。5日,李秀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绝笔信”有人帮操作,之后舆情反转,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引发大量网站转载,导致该事件持续发酵,自媒体方面,微博网友也持续跟进关注和热议。
▲网络热词图
根据对相关数据进行词频分析发现,曝光量较多的词汇包括绝笔信、李秀娟、女教师、徐州、失明、上访、调查组、徐州丰县等,反映出舆论对本次事件的主要关注点。
微博分析:
▲微博舆情走势图
截至6日14时左右,有关“李秀娟绝笔信”的消息在微博中开始传播,各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持续关注此事件,该消息重点可分为两个时间区域,即8月5日20时左右为舆论转折点。在此时间节点之前的网民探讨的声量在整个传播走势中最高,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李秀娟遭不公正待遇、支持用正确渠道维护自身权益、质疑审讯过程、执法记录仪没电等方面,并于4日18时前后达到第一次峰值。
相关评论摘录如图:
而在5日20时丰县人民政府通报后,舆情呈现出反转态势,与此同时,#丰县教育局人员对镜头大哭#在微博中成为热点话题,相关视频传播热度较高,网民观点也随之变化,教师品格、证据不足、碰瓷、利用舆论、谎言、讹诈、违规私用公章等负面词频频出现,不少网友指责江苏教师李秀娟的做法,5日21时达到第二次舆论高峰。
相关评论摘录如图:
本次“江苏女教师‘绝笔信’”一事在网络中出现后迅速成为热点事件,李秀娟作为弱势一方首先受到了更多的舆论倾斜。待有关部门调查并通报情况后,媒体和权威机构及时跟进发布最新消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之前几乎“一边倒”的舆论认知,目前舆情态势已朝着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本事件中,媒体机构微博消息影响力前十位如下:
表:媒体机构微博热度榜
编辑:范娜娜 实习生:龙江兰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