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医疗机构药占比和药费呈“双降”趋势
新京报讯 (记者戴轩)北京市卫计委昨天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4月8日零时至4月15日24时,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一周来,全市221家纳入监测的医疗机构药占比及药费均呈下降趋势,在就诊人数方面,二级、三级医院门急诊量有所下降,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量则有所上升。“看专家难”有所缓解。
药占比及药费均呈下降趋势
据北京市卫计委介绍,4月8日凌晨6时,全市2605家需要进行信息切换的医疗机构全部切换测试完毕。医改实施一周以来,北京开展医疗服务综合监督,累计派出996个督导组,督导检查医疗机构2558所(次),主要是规范诊疗和用药等医疗行为和收费行为。
自4月8日起至4月16日16时,药品阳光采购平台累计订购金额15亿元,累计节约药品费用约1.23亿元,节省幅度达8.2%。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基本正常。
北京市卫计委称,监测结果显示,各医疗机构药占比和药费均呈下降趋势。
4月8日至15日,纳入监测的221家医疗机构门急诊药占比为45.1%,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3个百分点,其中三级医院药占比由50.9%下降到43.5%,下降7.4个百分点;二级医院由55.2%下降到46.9%,下降8.3个百分点。出院药占比为29.5%,较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三级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总药占比为36.1%,与去年相比减少4.4个百分点;二级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总药占比为42.1%,与去年相比减少5.7个百分点;一级及社区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总药占比为69.5%,与去年相比减少1.5个百分点。
三级医院的门急诊次均药费为230.4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二级医院的门急诊次均药费为169.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4.2%;一级及社区的门急诊次均药费为219.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8%。
专家就诊人次减幅超14%
北京市卫计委表示,各医疗机构工作量和结构变化亦符合预期。
4月8日至15日,监测单位总门急诊量为28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2.7%。其中三级医院门急诊量为211.4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4%;二级医院总门急诊量为59.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1%;一级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量为18.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9%。该变化符合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和改革设计要求。
此外,监测单位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就诊人次为58.7万人,与去年相比减少14.8%,知名专家就诊人次为18.2万人,与去年相比减少14.6%。看专家难的问题有缓解倾向。
北京市卫计委表示,上述工作量和结构变化由于时间较短,患者就医需求和行为尚在调整中,需要进一步观察。
探访1 肿瘤医院
患者分级流动趋势较小
此次医改设立了不同层级的医事服务费,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分级诊疗。不过记者发现,在肿瘤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患者普遍表示不会去其他医院看病,更加信任专科医院。
昨日,记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诊大厅见到来自东北的刘女士,她今年70多岁,由于肺部出现肿瘤,曾经做了部分切除手术,目前正在接受化疗。她告诉记者,昨天只是来医院挂号,还没有接受大型检查或化疗,最深的感受是挂号比以往更贵了,但她不会因此去二级或者一级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诊部副主任田振告诉记者,肿瘤医院没有急诊,对门诊量的监测显示,上周日均门诊量在2500人次左右,相比去年同期约2400人次,变化不大。
该院副院长邢沫介绍,肿瘤医院与其他综合类大医院不一样,头疼脑热等常见病患者不会来肿瘤医院就医,患者多为在其他医院已被怀疑甚至确诊为肿瘤疾病,因此医事服务费设立后,对医院分级诊疗影响不大。
田振也表示,专科医院有自己的特点,与综合医院不能一概而论。相比其他常见、慢性疾病,肿瘤疾病的诊治更加复杂,要求多科室共同参与。且综合医院不少常见病、慢性病的药品,患者在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可以买到,而治疗肿瘤的药品种类多、专业性强,在患者的就医选择、医生的开药资格等双重因素影响下,目前肿瘤疾病治疗类药物并未在社区医院使用。因此,肿瘤疾病患者相对固定,受医改影响较小。不过她也表示,医改在分级诊疗上带来的影响,仍需要长期的数据监测。
田振告诉记者,患者咨询的问题仍以疾病诊治为主,对医改新政的反映平稳,仅有一小部分患者咨询相关政策,且其中一部分是外地患者,关注医改后报销政策是否发生变化。
探访2 儿童医院
知名专家就诊量略有下降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相比医改前一周,医院门诊量约增5%左右,变化幅度不大,与此前的预测一致。知名专家就诊量略有下降,说明医事服务费的分层级设计对调整挂号结构起到一定作用。
他解释,在我国,儿科医疗资源仍然紧缺,因此相比成人医院,儿科医院分级诊疗的效果相对不太明显。去年,儿童医院外地门诊患者占到48%,相比之前的60%有所下降,外地住院病人仍为70%左右,这说明需要住院的疑难重症患者仍然前来医院就诊,而一部分门诊患者可能由于儿科医联体的发展,选择留在当地。
倪鑫认为,要促进儿童医院患者分级诊疗,需要社会整体儿科医疗水平提高,三级儿童医院有责任帮助二级甚至社区医院,提高其儿科诊疗能力。从2012年起,儿童医院就参与协助其他三级医院的儿科,对方确定儿科某个重点发展方向后,儿童医院将其联动起来,协助提高其诊疗水平。此外,北京一些社区医院在儿科组建过程中,可能要将一批内科医生转岗到儿科,儿童医院也参与其人员培训。
探访3 社区医院
用药激增 走廊里都堆着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告诉记者,医改之前数年,中心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不少患者从大医院下沉,基本形成了分级诊疗格局。中心辐射人口约15万,年门诊量超过40万,医改之后患者数继续增加,门诊量上升了7%左右。“有的社区医院在这次改革后就诊人数上升了15%到20%。”
不少慢病患者在医改后选择下沉社区就医。杜雪平介绍,社区医院医事服务费便宜,60岁以上的北京老人,挂普通号连1元钱都不用出。此外,有些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去大医院就诊,往往要上内分泌科、心血管、呼吸科等不同科室就诊,挂上数个专家号,但在社区医院,只需要挂一次号,全科医生就能进行血糖、血压、心电图等相应检查。
此外,很多患者也下沉到基层买药。医改新政实施当日,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为666种,一周来,患者用药需求高涨,药品已经新增至近千种。杜雪平说,社区药房容量有限,不能保证配齐三级医院几千种药品,“现在药房里上下左右全是药,连走廊都堆着药。”虽然药品的激增对药房带来挑战,但好在快进快销。为了尽量对接居民用药需求,中心准备了缺药登记本,居民登记所需药品后,中心会迅速补货。
中心的收支情况如何?杜雪平告诉记者,医改后患者增多,同时也取消了药品加成,目前看来,总体收入相比之前稍有下降。但随着患者进一步下沉,社区收入可能还是会增加,她预计这个过程在半年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