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戏中,演员对于台词的把控超乎寻常的自然、流畅、细腻。 主办方供图
观众投票80%
在已看过该剧的观众中,有80%的人认为《玛利亚的婚后生活》好看。
专业评审团打分86分
导演:17分
表演:18分
剧本改编:17分
舞美:17分
音乐:17分
本期评审团:(排名不分先后)
安莹(编剧、戏剧制作人)
冯硕(中德文化交流从业者)
倪俊(编剧、中戏副教授)
大河(剧评人)
吴琦(《单读》主编)
上周末,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演出的《玛利亚的婚后生活》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该剧由托马斯·奥斯特玛雅根据法斯宾德的电影改编,讲述了“二战”后,一位德国女性玛利亚·布劳恩的生活。以下是新京报剧评团关于该剧的打分报告。
得分:17分(满分:20分)
导演
不同于以往狂野和极具爆发力的表达风格,奥斯特玛雅出乎意料地对这部戏做了大刀阔斧地减法——安静得令人窒息,优雅、从容、极为克制,却能使该剧无法被忽视的核心力量更加凸显。奥斯特玛雅把法斯宾德手中辛辣的洋葱剥开,只留下洁白的唯美的内芯交给观众。——冯硕(中德文化交流从业者)
据说导演在改编前并没有看过电影版,也许他应该看看,了解一下电影版的优势在哪里,以及改编成舞台剧要如何扬长避短。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玛利亚朋友的丈夫突然回来了,并带来了赫尔曼已死的噩耗。这时镜头给了正在洗手的玛利亚一个特写,她僵住了,任由水冲洗自己的手臂,一言不发,然后突然转身,跑出家门奔向酒吧。
在话剧演出中,没有了镜头聚焦来帮助观众梳理玛利亚情绪的变化,就更要依靠导演发挥舞台的魅力。由于原作场面的多变,舞台上只能通过投影和桌椅摆设来快速换场,也正因如此,演出像是一块块场景缝补起来的,场与场之间突兀而缺乏整体连贯性,下半场要更好一些。——大河(剧评人)
将这个人物众多、时间跨度较大的故事熨平的过程,是导演的主要创造,这让观众在欣赏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剧场空气非常平易近人,并且富有幽默感。另一个层面似乎被许多人忽略,导演保留了剧本中对“二战”以来德国分裂再统一这段历史的指涉,尤其体现在新媒体、声音(以及部分台词)等环节的处理上。尽管在现场使用摄影机、投影的方式早不稀奇,但他做出了克制而又新颖的尝试,重要的是,为这些技术环节本身赋予了意义。
——吴琦(《单读》主编)
得分:17分(满分:20分)
剧本改编
如果说法斯宾德的电影更多地将焦点聚于两性的话,奥斯特玛雅的舞台版则更多地立足后战争时代德国民族精神的重建修复的困惑。他甩开了传统的赎战争罪话题,这确是业已取得世界原谅了的德国,这台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当下问题。
——安莹(编剧、戏剧制作人)
如果说法斯宾德的电影是以熊熊烈火对时代进行抗争,奥斯特玛雅则是将火熔成了冰,大音希声地叙说着个体在时代漩涡中的弱小无助。德语中有一个词“Sinnlichkeit”(英语接近sensuality,中文接近“感官性”),是奥斯特玛雅和法斯宾德的美学风格中的相像之处,这也是看奥斯特玛雅改编法斯宾德作品的一个看点。尽管奥斯特玛雅此次处理得极为克制内敛,整个剧依旧散发着sinnlich的气息,尤其是当女主角拿起摄像机拍摄男性身体并将其投影到大屏幕上那两个瞬间,无法不让人想到法斯宾德的镜头语言。即使称“没有看过法斯宾德的电影”,但我想奥斯特玛雅内心依旧希望通过这一作品向法斯宾德进行致敬吧。——冯硕(中德文化交流从业者)
表演
得分:18分(满分:20分)
除了女演员扮演玛利亚·布劳恩一个人外,其他四位男演员都扮演了好几个角色,特别是他们表演一些串场小角色的时候演技精湛,没有违和感。女主演把玛利亚在各个时期的处境和反应,都表演得很到位。我特别喜欢扮演母亲的那个矮个男演员,他客串了很多小角色都很出彩。——倪俊(编剧、中戏副教授)
演员的表演是这出戏最大的亮点,他们不仅没有被这种交替出演的表演方式所难住,反而玩转了几乎所有的转换过程。在这个剧本舞台化、戏剧化的过程中,这些转换起到了枢纽的作用,是这出戏的关键,表演就是它的润滑剂。而且超出了单纯的连接作用,演员们富有生活经验又适度夸张滑稽的表演——比如对母亲、餐厅服务员等配角的精湛诠释,超越了故事本身,制造了属于也只属于舞台的活的亮点。——吴琦(《单读》主编)
演员说台词时一直保持一种克制的状态,那种冷感是渗透进空气的,只剩下玛利亚一个人暗自心碎。除了玛利亚,其他角色均由男演员扮演,除了制造出黑色幽默的效果,也让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到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她们悲惨的遭遇。她们在一个无处可逃的男权社会里,没有爱情,只能被婚姻埋葬。——大河(剧评人)
德语在话剧舞台上往往给人强烈、硬核的感觉,这部戏中,演员对于台词的把控超乎寻常的自然、流畅、细腻,没有夸张的咆哮,看似不动声色、漫不经心,却始终牵系着你的神经。这种“不可承受之轻”的力量更加直刺内心。同时,在幽默搞笑的表演外壳之下,我看到的是人性的荒谬、茫然和无力。愤怒不再,仅存悲伤。——冯硕(中德文化交流从业者)
舞美
得分:17分(满分:20分)
这个剧本身不是很写实的那种,通过简单的道具变化,来表现场景的变化,整体感觉挺有趣的。舞台上追求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虽然简单,但是能达到目的。
——倪俊(编剧、中戏副教授)
舞台和服装设计亦是化繁为简,讲究、精致但不夸张,富有带入感,对于剧情和表演是很好的衬托。
——冯硕(中德文化交流从业者)
得分:17分(满分:20分)
音乐
这个戏用的音乐、音效挺多的,但是不抢戏,也没让我分神。有一场高潮戏的背景音用的是匈牙利和德国世界杯决赛的解说声音,这段印象挺深的。另外,音乐和多媒体投影,也起到了展现时代变迁的作用。——倪俊(编剧、中戏副教授)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