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在片场和冯绍峰、陈柏霖等演员相处融洽,而他们的穿衣风格也被网友笑称为搬砖工。

韩寒在片场和小狗马达加斯加玩自拍,影片宣传期,他们还用这只萌狗做了很多宣传。

  韩寒执导的首部影片《后会无期》即将在今天正式上映,接受观众的评判。在影片宣传期,该片出品人之一于冬每次在谈到影片时,都会称赞其精细程度不亚于当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影片在每一次提前试映场后也都出现一片交口称赞声。

  对此,初执导筒的韩寒还是保持了他一贯冷静的心态,他认为别人怎么捧,导演都应该保持清醒,真正的声音来自本人的内心和上映后观众的态度。他也不太喜欢当下中国电影唯票房论的现象,但有一点韩寒向大家做出了保证——“我可以肯定这不是一部很烂很差的片子”。

  怎么看待票房和口碑

  我相信票房不会差,但不要唯票房论

  新京报:《后会无期》的几场试映后,网上一片交口称赞声,你对此会担心吗,因为市场环境中可能有争议的电影会更卖座。

  韩寒:关于卖座我没有太多的考虑,但我可以肯定这不是一部很烂很差的片子,但是至于说它好或者说是一般,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个人的审美和口味都不一样。在提前场,影片口碑比较好也很正常,公映后,当然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出来,这些都很正常。

  我相信这部片子票房不会差,但不管它好或一般,意料之内或者创造奇迹,我自己和媒体也没有必要去过分地渲染,如果什么东西都唯票房论的话,对中国电影未必是件特别好的事情。

  我印象中,很多年前我们经常有特别拿得出手的片子,那个时候,无论《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或张艺谋早期的片子,就是和世界上同时期的电影比较也毫不逊色,我们的电影可以抬起头颅挺起胸膛。但中国已经很多年没有能拿得出手去和世界优秀电影做比较的片子了。唯票房论在市场经济下当然没什么错,只是我更喜欢大家关注电影本身。

  新京报:于冬一直把《后会无期》和《阳光灿烂的日子》做比较,你本人觉得有可比性吗?

  韩寒:其实风格还是蛮不一样的,《后会无期》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青春片,它是一部公路片,只是作为导演处女作的身份来说,这两部第一次拍的电影对我们两位导演都很重要。作为发行方的老板,他一定要把这部片说得有信心,说得比较漂亮,但对于导演本身一定要特别清醒,真正的声音第一来自你的内心,第二就是影片上映后大家的评价。

  我最得意的是拍了个袁泉打台球的长镜头,但最后发现演员的表演没有分割镜头好,我就把这个长镜头删了。这是我比较满意自己的一点,不会为了炫技而执意保留。

  如何看待片中角色

  陈柏霖除了闷骚,和我完全不像

  新京报:片中一些角色的经历或形象会让人联想到你本人,哪个角色你投入了更多的自己?

  韩寒:除了那条狗,其实都有自己的影子,当然你要说都没有也可以,这完全不是一部自传式的电影。自传式的作品我在十几年前的小说《三重门》里已经完成了,那算是半自传的。所以电影我不用再描写自己,至于性格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影子。你哪怕说施瓦辛格有一点我的影子,《大话西游》里的周星驰有一点我的影子,其实你只要想套,我觉得都能套得上。

  新京报:不过电影最后,陈柏霖成为大作家衣锦还乡,造型和你一模一样。

  韩寒:我有那么帅吗?

  新京报:做造型时你没发现这个巧合吗?

  韩寒:当时陈柏霖已经接了下一部戏,我们在造型上没有办法做特别大的改动,但是要做出时间感和空间感,所以只能从天气、导演的画外音上做一些修饰。我倒完全没想到我和他相似,因为我跟他的性格除了都有点闷骚以外,其他的地方完全不像。

  新京报:那可不可以说三个男性角色:一个开车、一个写作、一个向往自由,他们加在一起是你本人?

  韩寒:你想的好深。我觉得对于导演本人来讲,如果他去解读角色的话会事先把它框得太死,观众若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去看,就不好玩了。

  冯绍峰的角色特别像我身边的朋友

  新京报:两个主角,一个性格随遇而安,最后事业爱情都很不错,但冯绍峰的角色四处流浪,你最后也没有给他一个很好的结局就不了了之了。是不是你更赞同第一种人生观?

  韩寒:不是。其实很多女生会更喜欢柏霖的角色,因为他又闷骚又痴情,但我对绍峰的角色特别有感触,他真的就像身边有些人,带有小小的虚荣和虚伪,包括他说“满地都是我的朋友”,但其实你看完电影会发现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他的朋友出现。

  我个人其实蛮喜欢这个角色的,这个角色很难演,他要演出一种没有存在感的存在感,他没有具体的任务,可能他唯一的任务就是送朋友去入职。他也没有做什么特别英勇的事情,一路上都是在英雄气短,越走越矬。

  新京报:那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和你自己性格很相像?

  韩寒:我倒不是那种越走越矬的人,他特别像我身边好多朋友的写照,你乍一看觉得他是老大,去哪儿混得都特好,但最后你会发现他好多路都走得很辛酸。

  新京报:所以你最后没有给他一个结局?

  韩寒:我给了他一个车内镜头的追溯,就是他以前那种对话继续往下延伸,他说了一番话,我觉得这番话就是他的结局了。我没有特别实在地去给他一个结局,落在太实的地方对这个角色可能也不一定有真正的好处。

  新京报:钟汉良这个角色最后开车溜了,最后他也没回来。

  韩寒:钟汉良我本身是想给他做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你可以去想他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从当时的编排来看,一开始他们三人离得那么远撒尿,到后来大家都已经在一起尿了,关系越来越好,但事实上男人之间的友谊可能也没那么可靠吧。

  导演心目中的金句

  绝对正确的才是金句

  新京报:影片所有海报的宣传语都写着——“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可不可以说,你在片中给了那么多的金句,也是给观众讲了很多道理?

  韩寒:其实我真的没有特别想去写一些金句,只是我小说风格可能是这样,我也做了一些口语化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的slogan“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王珞丹在片中说的原话其实是:“算了吧,从小到大听了那么多道理可依然过不好我的生活”。这其实是影片的一种延伸,为了让它和人物贴合得更好。

  但我觉得整个电影里面金句只有一句,就是它真正有道理,无法反驳,其他所谓的道理或者想和观众说的都是扯的,我觉得都不一定对。包括女孩子喜欢那句——“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但为什么爱就一定是克制呢?爱也有放肆的。片中只有一句话是绝对的正确。

  新京报:柴油那句?

  韩寒:对,“汽油车不能加柴油”,这句话无法反驳,绝对正确,其他都不是。

  导演也客串了本片

  只有我的演技能演活那两只手

  新京报:为何给贾樟柯安排了这样一个角色?还挺出彩的。

  韩寒:我当时看贾樟柯在另一个影片里的表演,觉得有天赋,所以一定要做一个更出彩的角色。比较遗憾的是,电影完成后,我发现他不像其他演员有很好看的剧照,因为他被限制在一平方米的活动范围内,所以怎么拍都只有那点景致。

  新京报:说到客串,你去演了《分手大师》,但自己的电影却没客串一下。

  韩寒:客串《分手大师》也是源于邓超第一次做导演,我希望作为朋友也好,作为同一辈的年轻导演也好,能帮朋友一些是一些吧。在这个片子里我也有出演,但是你们都没发现。我出演了两次,就是那两只手,贾樟柯被门夹的那只手是我演的,然后冯绍峰夹卤蛋一直夹不到的那只手也是我演的。

  新京报: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客串?

  韩寒:因为那两只手很难演啊,也只有我这种演技才能把那两只手演活。

  新京报:是自己对演戏很有信心和兴趣吗?

  韩寒:其实如果真的很有信心我早就以正脸出镜了。我实在觉得导演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戏里,否则一定会出戏,观众可能会笑会觉得意外,但是那种笑是出戏的笑,不是戏本身让人觉得好笑。所以我特别希望自己可以隐蔽在这部电影之中。

  新京报:那为什么不在最后放个花絮来说明?

  韩寒:我当时也想过做一些片尾彩蛋,但是作为片尾的告别气氛来讲,其实就是让它随着音乐安静地放完字幕更好。我们也有些很搞笑的彩蛋,甚至还拍了段《旅行者》的电视剧,请我们现实中真的叫浩然和阿力的跟组演员用电视剧范儿来演,用了一种比TVB还Low的拍法,真的很好笑,但放到后面会破坏情绪。以后我们可能会陆续放在微博上当花絮来发布吧。

  新京报:片尾感谢名单中有太太和女儿小野,为什么没有让小野客串一下?

  韩寒:影片宣传期间小野的照片放得都比较少,我就是不想让外围的东西干扰到这部电影的纯粹,如果大家看完片的话,就会感受到——我是一个文艺青年,还真的是这样。很多时候我做一些宣传是为了让这部影片能够走得更远,这样对投资人、出品人、演员是一件好事,另外对以后再想做自己喜欢的电影也是一个帮助。我自己怎么样没关系,但是我特别希望电影作品本身的纯粹能保持,我是卖身不卖艺。

  ■ 快问快答

  Q:作为文艺青年你怎么看影片中的植入广告?

  A:我们电影里的实录广告是非常少的,基本看不出来。作为一个公路片,肯定要有车,所以我们找了气质比较符合他们收入的车,做了一定的改装,也更加电影化。我比较讨厌植入干扰叙事,假设我以后做电影,可能有两三个植入,数量不会高,但前提是我会先做完剧本,看完剧本后避不掉的东西会找最合适的去植入,不会根据植入方的要求去改戏,绝对不可能。

  Q:你之前说比较喜欢金毛,为什么片中的狗不是金毛而是阿拉斯加?

  A:可能因为它更萌吧,金毛比较常见。

  Q:片中的狗狗马达加斯加是你的吗?

  A:这只狗不是我的,我家里已经有四只狗了,包括两条金毛、一条柴犬,老家也养了草狗和收养了几只猫,我不能再养了。对了,我想起上一个问题的答案了,我本来是想用金毛拍的,但是后来我想到因为好多戏是在沙漠里走,如果是金毛会看不见,所以最后用了条黑白相间的狗。

  采写 新京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