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 邓玲玲)9月18日,北京国际图书节进入第四天。当日,举行了“共筑书香地球村”国际文化交流日与拉萨主宾市主题活动。
七国使馆推介各国图书及文化
上午的国际文化交流日活动,巴西、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摩洛哥、波兰七国的驻华使馆人员在活动现场向读者推荐了本国的图书文化。希腊驻华使馆文化处官员海伦·穆査推荐的书是荷马史诗《奥德赛》。摩洛哥驻华公使哈迈德·艾尔·热尔努迪推荐了《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该书由中国作家李光斌教授翻译。伊本·白图泰是旅行家,也是历史学家和作家。意大利驻华文化参赞史芬娜女士配合大屏幕演示的薄伽丘《十日谈“契契比奥与鹤”的故事》插图,讲述意大利人的昨天和今天。
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官员万山,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向现场的观众介绍了今年出版的《卜弥格文集》。卜弥格是17世纪波兰来华的传教士,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随后波兰展区的签售会上,该书译者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告诉记者,卜弥格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南明王朝派出的特使出访罗马教廷,这是中国和罗马教廷的第一次正式的外交活动;二是他第一次将中国的中医、中药介绍到了西方。
北京向西藏捐赠100万码洋图书
下午举行的拉萨主宾市主题活动,除了精彩纷呈的藏族歌舞表演,还举办了“爱心传递”图书捐赠活动与《西藏百科全书·拉萨卷》首发式。
“一人一本爱心图书”是北京国际图书节组委会和央广文艺之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向藏族青少年捐赠图书,奉献爱心。该活动自启动以来,社会反响强烈,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捐献图书。捐赠队伍中既有王蒙、于丹、王立群、敬一丹、孟京辉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还有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中小学生等普通百姓。活动现场举行了北京市各界捐赠西藏的100万码洋的爱心图书交付仪式。图书节组委会还向北京西藏中学的学生代表赠送了书籍。
被称为拉萨文化形象大使的百科全书《西藏百科全书·拉萨卷》首发式也在昨天举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拉萨市领导为《西藏百科全书·拉萨卷》揭幕。据悉,《西藏百科全书·拉萨卷》是北京的文化援藏项目,由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拉萨主宾市展区,共有特色工艺品、援藏建设成果、风情摄影、书籍、音像制品等几个展区。在特色工艺品展示区,唐卡、藏香等西藏文化特色工艺品,给参观者带来了雪域高原的别样风情。在书籍、音像制品展区,400余种历史、人文、宗教、艺术生活等方面的书籍和音像品诠释着西藏的文化之韵、精神之魂。风情摄影展区,30多张照片通过光影讲述了一个自然、祥和的西藏,这里有直入云霄的青藏铁路、神圣的布达拉宫、绿宝石般的罗布林卡等西藏神秘瑰丽的自然风光,也有耕种、欢歌、欢庆节日等西藏同胞纯朴的日常生活。
■ 名家大讲堂
“好书需要寻找和分辨”
昨日做客名家大讲堂的嘉宾,是著名作家王蒙。当日的演讲主题是《新媒体时代的文学》。
王蒙首先用白岩松讲过的“一条狗”的故事(一条狗在央视上镜一年也会走红),来说明现在传播的力量超过了文学的力量。他说现在进入新媒体时代,最大的好处是传播的民主性与大众参与性,坏处是浅薄性与浮躁性,千篇一律,缺乏深度与经典。在多媒体时代,由于缺乏直观性与感官刺激,是人们宣告“文学已死”的主要原因。但是文学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而是文化与经验的积累,是人类情感世界、精神生活及人类命运的思考,是人类智慧的高峰。他说,对文学的尊重,就是对民族的语言、文字、记忆的尊重,对本国人民感情方式的尊重。文学,可以有高有低,但衡量文学的成就,是看高不看低,不能满足于网上的段子式创作。网上的海量浏览,代替不了深度阅读。
王蒙称,现在出书很多,但最缺乏的是专业深刻,有学术公信力的评价系统,真正好的东西,需要寻找和分辨。他最后总结说,人类对文学的热爱、尊敬是恒久的,任凭宣传一千遍文学已经死亡,只要说人话,文学就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