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的背叛(这不是一个烟斗)》是马格利特1935年创作的布面油画作品。画面中烟斗下方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


马格利特 (1898-1967)
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常常赋予平常熟悉的物体一种崭新的寓意,或者将不相干的事物扭曲地组合在一起。1929年写过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词与图》,开启了对图形与词语关系的探索。

  新京报讯 (记者李健亚)比利时艺术家马格利特是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其有名的烟斗系列更是直指了图像与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近日,“图与词:马格利特以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的95件套作品中,马格利特以其著名的烟斗系列《图的背叛》展现了其在超现实主义领域的贡献。与此同时,岳敏君、张培力、宋冬等十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又用自己的当代艺术实践继续着“图与词”的探索。该展将展至2013年1月14日。

  烟斗系列展超现实主义哲思

  马格利特与达利、米罗和恩斯特并称为国际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其中,马格利特的创作中频繁地出现礼帽、烟斗等元素。而在此次“图与词:马格利特以来”展上,就展出了马格利特的标志性创作“烟斗”系列。

  《图的背叛》是马格利特自1929年创作以来的名作,画面中烟斗下方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艺术家将语词引入画面,质疑图形与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展现了超现实主义对艺术实践的一种思考方式——图与词之间的关系。记者在展厅看到,此次《图的背叛》包含了多种版本,不仅有1935年创作的布面油画,也有1947年创作的插画素描稿。

  而作为对马格利特所开启的“图与词”探索领域的呼应,此次主办方还专门展出比利时其他艺术家对烟斗系列的创新之作。类似勒奈普创作于2009年的《画折烟斗》中,画面上依然是醒目的烟斗,但艺术家却在右边写上“这是什么”。同时,布罗塔尔斯创作于1969年至1971年的黑白电影《这大概不会是一个烟斗》又用自己的艺术实践给出了画中之物“烟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岳敏君等引入中国式智慧

  此次展览共包括95件(套)作品,其中81件(套)主要源自比利时法语地区的作品。而剩下的14件(套)则出自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手笔,包括岳敏君的油画“迷宫”系列之一《荀况》、宋冬的彩色照片《水写日记》、薛松的《意象书法》等。

  曾经,中国传统中有“书画同源”、“诗书画印”一体的思想印证着西方“图与词”关系的探讨。而在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更是生发了更多新意。类似宋冬用水书写日记,这样的“言语”很快就会因水干而消失,那此前的艺术实践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宋冬对“图与词”之间的哲学思考引入了中国式的智慧。而薛松的《意象书法》用现代创作手法,再度聚焦了中国书画同源的传统。

  ■ 解读

  不同文化形态的对话

  对于此次将这么富有哲思的展览带入中国,策展人米希尔·布德森指出,图与词是词语(及书写)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是造型思维和文学思维,是对所指的关注与对能指的解读。

  词语与艺术实践是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命题,此次展览带来的比利时方面的艺术家主要展现了自马格利特以来“图与词”这一命题的探索演变情况。

  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实践大大拓展了“图与词”这一命题的视野。中国和比利时两边展品的呼应,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