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袁秀丽)3月4日,新京报记者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化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华围绕三项话题提出建议,包括支持打造世界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提升长江黄河流域化工园区环境治理水平、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立法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

 

打造世界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营收入占全国工业的10%以上。杨华认为,目前来看,我国石化产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此外,石化园区的产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也亟待提高。

 

“对标世界一流化工园区,国内的园区在规模、效益、集约化和产能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着力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杨华如是称。

 

此外,杨华建议,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结合产业布局、区域资源、科研创新能力,重点围绕环渤海湾区、杭州湾区、泛大亚湾区以及海峡西岸区等四大沿海区域,打造一批世界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而对已具备产业基础、资源丰富、配套齐全的化工园区,应赋予国家级石化基地政策支持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补足化工园区环境治理短板

 

长江、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杨华认为,近年来,长江、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工作稳步高效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化工园区及相关企业污染整治成为长江、黄河生态环境改善、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做好化工园区污染治理并不容易,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杨华称,比如,化工园区产生的污染物需要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技术方法,特别是化工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的集成应用,而现有工业环保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原创性核心技术和成套设备。

 

对此,杨华建议,针对目前化工园区污染物治理技术短板、缺乏一体化治理措施等问题,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共同设立“化工环保技术研究平台”,由具有化工技术背景和工业多污染物综合治理能力的专业公司牵头建设,全面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转化及工程应用;同时,进一步发挥中央骨干企业带头作用,与两大流域政府、园区统筹协调,加强化工园区综合环境系统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动长江、黄河流域化工园区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种业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杨华看来,对我国种业创新能力和动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对跟随仿制性、模仿修饰性育种的限制不严,对育种者权利保护有限,市场上近似性品种泛滥,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我国拥有52万份种质资源,是全球第二的种质资源大国,但经过深度鉴定评价的种质资源不足10%,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那么种质资源就是芯片的芯片。没有种质资源,农业育种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杨华称,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足,造成我国部分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突出。

 

对此,杨华建议,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立法,并加大违法侵权惩戒力度,为育种创新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构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新生态;加大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更好地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