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姜妍)“莫言获奖后,我把葛浩文的英文版翻译买回来和原著都对了一遍。我认为葛浩文是非常忠实原文地翻译,有人说莫言获奖完全是因为翻译,这是不对的。”昨日《世界文学》迎来创刊60周年纪念会,在下午小范围的讨论会上,担任丹·布朗翻译的朱振武给出自己的观点。

  肯定翻译家贡献

  朱振武说,莫言获奖后很多人说是仰仗了葛浩文的翻译,而这种说法的依据是葛浩文写的一封信,信中提到要改动小说中的某块内容,询问莫言意见。“这封信给大家一个印象,就是葛浩文随意删改莫言的小说,甚至变成了他自己在重新写。”朱振武买了葛浩文的译本,对着莫言的原著看了一遍。“我发现葛浩文非常忠实原著,包括‘牛头马面’这样的词他都是直译。我觉得对那封信可以反着看,正是因为他太忠于原著了,所以只要有一点改动,都要经过莫言的同意。”朱振武也提到,虽然个别的地方也有较大调整,但整体来看是非常忠实原著的翻译。“我认为说莫言获奖完全靠翻译的人是因为没有对照着看,当然如果没有翻译,中国作家不能走向世界是肯定的。”

  致敬前辈翻译家

  从1953年创刊到今年,《世界文学》整整走过了一个甲子。现任主编余中先在昨日的纪念活动上简单总结了这60年的历程,他说1953至1964年是艰难创业,1965至1976年是刊物长时间的停刊,1977至1988年浴火重生,1989至2000年进入一条苦苦探索的道路,而最近的12年,刊物往日风光不再,文学和阅读也不再是大众行为,但编辑们依然坚持老传统,默默耕耘。余中先回顾了从创刊到现在《世界文学》的四代编辑人,包括第一代的茅盾、曹靖华、萧乾等,也有第二代的高莽、李文俊、金志平,第三代的邹海仑、李政文,和现在的第四代。

  余中先也在发言里提到了刊物现在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前国内外国文学杂志就我们一家,不愁没有稿源和读者,现在同行刊物 增多,出版社对外国文学图书出版的投入增强,令我们活动空间小了许多。”而由于篇幅和版权的问题,刊物也不得不舍弃一些很有名的作家作品,将目光放在篇幅较小的体裁上。

  在上午的纪念活动上,有一个向《世界文学》前辈们致敬的特别活动,包括高莽、李文俊、黄宝生、林一安在内的《世界文学》曾经和现任的工作人员接受致敬。翻译家们还用俄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不同外语进行诗歌和散文的朗诵,朗诵在钢琴声中开始和结束。

  《世界文学》还特意推出了四卷本的六十周年精选,包括了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和评论卷,分别由秦岚、苏玲、高兴和余中先进行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