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杨司奇


1月1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宣布,自己和政府将全体辞职。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世界广泛关注。最新消息称,普京已提名税务局长米舒斯金成为梅德韦杰夫的继任者。


俄罗斯国内政治,连同这个国家一起迅速成为话题。


对于我们来说,俄罗斯并不陌生,尤其是上一辈,大都受过俄罗斯影响。但对于年轻一辈,俄罗斯似乎更多地存在于想象中。


政治上的俄罗斯令人捉摸不透。而文化上的俄罗斯,有人觉得是沉郁的,比如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电影导演塔可夫斯基,有一种向内深潜的灵魂气质;有人觉得浪漫的,比如普希金浓烈的诗篇和柳拜乐队轻扬而忧伤的民谣。书评君整理了几本书,提供一些理解俄罗斯的文化路径。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奥兰多·费吉斯著,曾小楚、郭丹杰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版。


这是一本饱受争议的历史作品。说它是史学书吧,它又具有极强的文学性,但说它是文学书吧,它又是按照严谨的史学思维来运笔的,出自一位历史学教授之手。曾有学者对这本书提出过严厉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然而再多的错误也抵挡不了这本书本身的魅力。


这本书从1702年圣彼得堡的第一块石头开始,一直讲述到1945年的红色苏联,其间贯穿了历史学者费吉斯对于芭蕾、绘画、诗歌、戏剧、音乐等许多文化现象的讨论,费吉斯由此探索了俄罗斯文化中欧洲文明与民间元素之间的分歧,“文明”和“本土”两个俄罗斯之间的对抗,以及贵族上流社会和底层农村民众间的分裂,并且更进一步地讨论了“俄罗斯灵魂”和“俄罗斯性”的建构与表现,揭示了政治、国族认同、社会观念、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宗教等对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是一个灵魂人物。她出身名门,深受欧洲古典贵族教育,并在接受战争洗礼之后逐渐走向成熟。她是托尔斯泰道德理想和“新人”的化身。但是当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娜塔莎偶然在“农民大叔”的林中小屋里翩翩起舞时,“突然发觉自己的身上流着农民的血液”,俄罗斯文化、身份认同的百年创伤一下子就撕开了。


费吉斯通过这个经典的文学意象指出:


欧化了的俄罗斯人有着分裂的人格。他的思维一分为二。表面上,他有意识地按照约定俗成的欧洲惯习生活;然而他的内心又为俄罗斯的风俗和情感所影响。


电视剧《战斗民族养成记》( Как я стал русским ,2015)剧照。


《俄罗斯的命运》,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著,汪剑钊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6月版。


书呢略显沉重,但却是理解俄国文化精髓的一把重要的钥匙。作者别尔嘉耶夫说:


日耳曼精神是一种强悍的但是有限度的精神;而斯拉夫精神是无限的深不可测的但也是阴柔的精神。


何谓无限?何谓阴柔?别尔嘉耶夫从俄国东正教的独特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影响下的民族性格对此做出了深入剖析。


俄罗斯民族是信仰宗教的民族,即使是不信宗教者也依然有宗教性的忧虑,不断寻找神和神的真理,寻找生命的意义。俄罗斯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即使是对于别尔嘉耶夫这样的俄国思想家来说,它依然是一个难解的谜。


俄罗斯民族的种种矛盾性格背后还隐含着两个更大的矛盾,东西方的矛盾和上下层的矛盾。东西方的矛盾是地理和文化影响上的,是横向的;上下层的矛盾是历史和社会结构上的,是纵向的。这一横一纵两大矛盾,对俄罗斯民族构成了一个硕大的精神十字架。因此俄罗斯人常有强烈的末世论,悲悯心和沉郁的忧患意识。


不过读者也不用被这本书吓到,虽然这是一本哲学书,但是完全抛弃了常见哲学著作中那种令人眩晕的表达方式,别尔嘉耶夫的文字像诗一样,句句珠玑,没有一句废话,读起来酣畅淋漓,极富阅读快感。


纪录片《沙皇帝国: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Empire Of The Tsars: Romanov Russia With Lucy Worsley ,2016)剧照。


《俄国纪行》,约翰·斯坦贝克著;摄影:卡帕  ,杜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版。


《俄罗斯纪行》(早期亦译作《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编注),称得上是一本趣味丛生、令人印象深刻的游记。它的时间线开始于铁幕降下、冷战爆发的1947年冬天,以《愤怒的葡萄》闻名的美国作家斯坦贝克因为不满当时对苏联预设结论式的新闻报道,便拉上战地摄影家卡帕到俄罗斯进行了为期40天的访问和旅行,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乌克兰田园到格鲁吉亚海滨,对铁幕背后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境况亲身进行了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的体验与观察。


40天后,斯坦贝克带回了数百页札记,卡帕带回了四千张负片,从而有了这样一部可爱的书。


斯坦贝克吐得一口好槽,犀利又不失幽默。只是对于严肃的纪实者和批评家来说,这本书不免有些失之肤浅,更何况,他们的造访往往经过了苏联接待方的精心准备,眼见并不真的为实。


但如此就将这本书打入冷宫是错误的,斯坦贝克的所观所感不乏真知灼见,而今他笔下的社会主义苏联虽早已不复存在,但这本70年前的游记中所记载的某些事情对于中国人来说竟有些似曾相识。天下的心灵地图大体是相似的,就像斯坦贝克在最后所说:


我们大致不虚此行。正如我们所料的,我们发现俄国人也是人,也跟别的民族一样亲切。我们所遇到的人都憎恨战争,他们跟所有的人一样,所要的只是美好生活,增加舒适度、安全感与和平。


由俄罗斯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于1984年6月发明的游戏《俄罗斯方块》。该游戏基本规则是移动、旋转和摆放游戏自动输出的各种方块,排列成完整的一行或多行且消除即可得分。


《大师和玛格里特》,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著,徐昌翰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版。


我想要将这本书隆重推荐给对于俄罗斯文学不太熟悉的球迷读者们。这本小说的另一个中译名是《撒旦狂舞》,文如其名,小说写的就是一个关于魔鬼撒旦的故事,只不过,这是一个讨人喜爱的撒旦。布尔加科夫笔下的魔鬼沃兰德,本欲作恶,却成就了善事,他恶魔般的言行非但不给人可憎的恶感,反而带来一种令人愉悦的喜感,就像是人类灵魂的哈哈镜一般给丑陋赋予了喜剧的形骸。


同时,这也是一个可以姑且称之为关于爱情的小说,大师和玛格里特的爱情与圣经中彼拉多和耶稣的故事缠绕在一起,本就具有了某些超现实的意味,而当玛格丽特为了拯救大师将自己交付给魔鬼,在天空中飞翔并使身体在夜风中舒展开来时,全书也达到了高潮。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俄罗斯小说不只是向着灵魂深处与生命意义较劲死磕的黑暗系挖掘机,还是尼采笔下日神与酒神之力的绝佳载体,既讽刺又幽默,既癫狂又浪漫,读之使人发痴,整个身心都充盈着神秘的震颤。私以为,这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好的俄语小说之一,在这本小说里蕴藏着真正的斯拉夫民族的癫狂气质和战斗精神。


作者丨风小杨

编辑丨安也